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教师需要远离爱心的误区

齐鲁晚报 2018-12-24 05:31 大字

□金新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惩戒权作为法律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

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居然以为惩戒学生就如同父母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一样,这实在是对“公法”的亵渎。与“私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不同,“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学生是国家的一种特殊财富,具有“教育惩戒权”的教师的公权力必须接受“公法”的配置与调整。

然而,即便认识到“教育惩戒权”属于“公法”的教师,可能也仅仅停留在思维的浅层次上,比如,认识到栾川县实验中学某老师“恨铁不成钢”之余将未成年学生“踩脚底下对着头部踹了十几脚”是违法行为,却对另一种以“爱心”的名义变相惩罚甚或折磨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点赞。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小学曾有备受赞誉的小学生“护蛋任务”的创意:一只鸡蛋需完整保护4天。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教育新鲜事,而是“照葫芦画瓢”之举,在此之前媒体便报道过:宁波惠贞书院两百多名小学生,每天挂个生鸡蛋上学。这个创意提出者应该说是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可这种愿望的动机却是低层次的,目的似乎没有那么高尚。一个读二年级的小女孩道破了“天机”:“老师要求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同学们课间嬉闹。”

其实,即使这个创意是为了一种崇高的目的,也是不足取的。因为好玩、好动与培养爱心、责任心之间并不是矛盾关系,是完全可以“鱼与熊掌得兼”的。实现崇高的目标不应该以这种带有“摧残”性质的手段,应该以热爱与兴趣的方式,让精神在自由的天堂里自然生成。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脖子上用网兜挂一个易破易碎的生鸡蛋是怎样一种滋味,大约不需要笔者进行描述大家就能体会得出。需要指出的是,产生“挂蛋”灵感“逆‘天’而行”的教育工作者忽略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忽略的既至关重要又极其简单的问题,那就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该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教育是没有国界的,可这并不意味着能在共性与个性抑或一般性与特殊性上浅入深出、断章取义地产生所谓的灵感。

我们的一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在与灵魂打交道,于是常常使出一些拙劣的手段。殊不知,虽然“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可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确实,教育上的错误比医学上的错误更不可轻犯:灵魂比生命更重要!

没有个性的生命,是没有灵魂的生命。当美国的一些学校为了发展个性的需要,正在试图为每一位学生做心理测试,根据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与方法时,我们的众多学校为了应试的需要正在打着“因材施教”的牌子走向半军事化甚至军事化。以一个标准将千姿百态的活人铸造成同一模样,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挂蛋”或类似举措只是进入“爱心的误区”的一种形式,但能够让我们很多的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毕业班的教师)因殊途同归而对号入座。坏事会变好事,好事亦会变坏事;前者往往有一定的偶然性,后者就中国特色的教育领域来说则常常有相当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缘于我们人性化教育的集体无意识。在创新的旗帜下漠视人性化教育,是教育精神的沦丧。

(作者为中学高级教师)

新闻推荐

中组部、人社部印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条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