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隧道里的悠长叹息
□胡艳丽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是苏轼在谪居黄州后,与兄弟唱和写下的悲凉词句,词中充溢着对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此生壮志难酬的悲凉。在张哲的笔下,一部《是梦》,同样写出了这种人生如梦的况味。只是前者更多的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而后者更像是对生活本身的悠长叹息。
张哲在书中描写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近四十年时光巨变里,中国市民社会的平常一角,以姜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为引,从今时和旧日两个时间维度开启相向而驰的两列时光列车,再现逝水流年中平常人的快乐与悲辛。光影参差中,昨天如同梦境,在昨天映射下,今天也显得那么不真实。读张哲的文字,有种触手抚摸黑白老照片的恍惚之感,他仿若把今时和旧日同时定格在一张张胶片上,让人们透过光影印迹,走入幽深的时光遂道,去见旧时的人,旧时的城。用“是梦”两个字形容那一幕幕的人生景象,确实是再贴切不过。
同时,书中也在叙事的掩映之下,再现了杭州曾经的风物、山水、方言和旧的生活方式。杭州这座驰名中外的老城,在时代的巨变中,渐渐失去了旧时模样,日渐拥有了一张格式化的美容脸,美则美矣,却少了人们记忆中独有的韵味。
书开篇的引子,是姜远怀念已故奶奶的日记,桩桩件件,仿佛都有回响。三代同堂,再回忆起来,所有的苦都化成了暖,只是,那暖暖的时光,似乎因奶奶的辞世戛然而止了。
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逃避的课题。一个人一生中要多少次目送亲人离去?这种苦、这种悲用文字难以形容。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对于儿女来说,就是要目睹着父母从壮年走向衰老,再走向死亡,父母用自身的老去来教育儿女对生命的尊重,接受生命的规律。
往事历历,时光的列车飞驰。姜家的第二代人,陆续到了花甲之年,大半辈子一家人有吵闹,有纷争,但无论遇到多少艰难,总算是一家子人相扶相助,共度难关。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家人锅碗瓢盆的碰撞,恍然二十年后,都成了难得的人生滋味,当时的小龌龊也成了日后回味的小温馨,甚至是生命旺盛时节的见证。
姜远与上一代人观念上的差异,大到近乎难以沟通。他们接受了相对良好的教育,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不再甘心与父母一样程式化生活,他们虽重视亲情,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长辈以“爱”的名义对他们生活的干涉。这一代人的生命绝不是老一代人生命的轮回,就像此时的杭州不是父母一代时的杭州一样。勿分对错,勿谈好坏,时光一去不返,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座城市也在岁月年轮中经历自己的蜕变。
书中的故事,我们都似曾相识,他们仿若就是我们的亲人、邻居、朋友,他们身上经历的事,发生的家庭纠纷,在变迁时代中的命运转折,其实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正如书的封底所言“原来时间真的是流动的,没有什么人什么事永远不变”。
城与人都在时光中变迁,恍然如梦。
《是梦》
张哲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闻推荐
近日,由兴业银行办理的中铝股份及其下属企业跨区域集团票据池业务成功落地,实现了中铝股份集团票据资源的融通使用,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