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和合台州 智造天下 浙江省台州市魅力山海行“走、转、改”活动纪实

钦州日报 2018-12-17 10:58 大字

本报记者 黄有学

初冬的浙江台州,阳光明媚,高朋满座。

这座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源地的浙东之城,这座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血脉的海边之城,迎来了全国60多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名记者。

11月28日-12月1日,他们先后来到路桥峰江万亩花卉基地、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和中国柑橘博物馆、椒江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等地采访,并走访中新科技、西马科技、海正药业等企业,在感受台州美景和城市变化的同时,了解台州的民营经济和台州制造。“全国晚报总编魅力台州山海行”采风活动由中国晚报协会和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

凤凰涅槃

打造绿满峰江

路桥峰江,坐落于台州市核心都市圈南大门。提到这,以往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废旧金属集散地。

峰江曾是全国最大的废旧金属综合利用基地,每年拆解销售废金属材料300多万吨,很多人因此发家致富,当地也为此付出了较大的土壤污染代价。

如今,走在峰江的路上,路两旁堆满拆解物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道路两侧大大小小的苗木园。

为何这里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原来,2011年,在路桥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路桥区峰江街道对涉重行业、金属熔炼行业、固废拆解行业进行全面彻底整治,关停淘汰一大批污染小作坊,并将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整体东迁至滨海工业园区。

如何寻找新的增收渠道,关键是让废弃土地长出新产业。

那一年,峰江街道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出来,并不断引进苗圃企业,为他们免费造好道路、沟渠、大棚、灌溉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让企业“拎包”入驻。

2014年,周微丈夫的园林公司在峰江蒋僧桥村包下了近300亩的土地,用来嫁接育苗。陪同看地的周微突然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造一个庄园,圆她很久以来的梦想。

走进Vivian庄园,入目便是美丽的玻璃花房,里面满满当当地陈列着各色绿植花卉和多肉植物,花房外有绿色的大草坪,耳边有喷泉“叮咚”声。往内深入是一片花海,各色的欧月遍地盛开。自2015年10月份试营业以来,庄园迎来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可以说,这里承载了周微的梦想,同时也折射着“绿满峰江”工程的寄托与愿景。

正在建设中的花木城则是峰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占地2000亩的基地,不仅扮演着销售花卉苗木的角色,更是担起了产业升级的重担。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截至目前,峰江街道已引进39家花卉苗木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100亩以上的企业15家,总占地面积达7000多亩。

这些企业中,既有罗汉松、香樟、红豆杉、红叶石楠等珍稀苗木及大型根雕,也有大量的鲜切花、盆栽花种植和销售,年销售额高达2亿元。“下阶段,峰江街道将以打造省级花木农业特色强镇为目标,深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不断引进花卉苗木企业,将峰江打造成万亩花卉苗木基地,融合一二三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峰江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国玉说。

旧貌新颜

筑梦海上桃源

一望无际的海面波光粼粼,和煦的阳光折射在两岸青山间,鼻尖弥漫着海的咸味,耳畔传来远处的船鸣声,这是很多人初到大陈岛留下的印象。

大陈岛分上、下大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从一江山岛出发,到大陈岛大约40分钟的船程,大陈岛以奇礁兀立、高天阔海的海岛自然风光享有“东海明珠”之称。

眼前的这番景象,很难让人想象大陈岛过去萧条的模样。它是如何华丽蜕变的呢?

1956年1月,467名青年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满腔热血登岛垦荒。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接续奋斗、创业、发展,一起用热血和汗水让荒岛旧貌换新颜,也留下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目前,大陈镇正在全力推进“两个大陈”建设,把大陈岛作为“一带一路”和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作为国际航道的重要枢纽来看待,形成陆岛联动的发展格局,如今,“蓝色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大陈岛新的增长极。

海风里几乎没了鱼腥味,驱车沿着环岛路绕行满目葱茏……近几年,大陈岛积极融入台州旅游一盘棋,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打造海上休闲旅游岛。

如今,在这里,既能来一次环岛行,享受生态旅游;又能住民宿、海景房,品尝渔家风味菜,体验海岛风情旅游;还能参观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以及被列入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感受一番红色之旅。“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陈岛将推进‘一区五岛’建设,努力把大陈岛打造成现代化海岛建设示范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示范岛、零排放生态美丽岛、现代化数字智慧岛、幸福宜居平安岛。”台州大陈岛开发建设管委会副主任、大陈镇党委书记倪国正说。

倪国正说,镇里计划建设八个浅海养殖区与两个浅海放流增殖区,以及一个面积约26公顷的围涂养殖区,打造浙江生态渔业示范区。同时,致力打造全国垦荒精神教育创业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基地,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大陈建设为国家级AAAAA景区和国家级休闲度假区。

乡村振兴

焕发橘乡魅力

沿着蜿蜒的通村公路,走进黄岩区宁溪镇乌岩头村,爬满青苔的老樟树、古朴的石拱桥、掩映在林木间的木门石屋渐次入眼。

乌岩头村始建于清中叶,村内最老的房子有近300年的历史。“村子里环境好,改造后民宿、餐饮等都发展起来了,到了节假日人气特别旺。”陈元彬是土生土长的乌岩头村人,他说,这个古老的村庄一度面临凋敝,成为空心村。

转机出现在4年前。2014年,黄岩区委区政府与同济大学合作,对乌岩头古村落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从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环境“三位一体”的视角全方位定位村庄发展,依托乌岩头自然环境资源、历史遗存,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大力提升周边环境,打造以“民国印象、艺术村落、慢生活区”为主题的体验式旅游基地。

今年2月,全国首家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正式揭牌。乌岩头村作为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南校区,展示乡村振兴“中国路径”。

目前,学院已在黄岩区澄江街道凤洋村、富山乡半山村、新前街道前洋村等16个村设立20个现场教学点,让学员近距离学习82省道、永宁江、环长潭湖沿线历史文化村落、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发展路径。

近年来,黄岩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基础。

蜜橘振兴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中国柑橘博物馆坐落在黄岩永宁江畔松岩山前,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黄岩蜜橘17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解“石大人守橘”“宋高宗放橘灯”的历史传说;在这里,也可以看到黄岩蜜橘产业发展与振兴。

为实现惠农富民,振兴产业发展,近年来黄岩区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引进各种优良品种,改良传统特色品种,发掘黄岩深厚的橘文化。同时,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黄岩蜜橘的品质。

据了解,目前黄岩蜜橘的种植面积达6.3万亩,年产量约6.5万吨,年产值为2.95亿元。

今后,黄岩区将通过打造“一江一湖一丘一路”四大柑橘区块,确保黄岩蜜橘精品基地面积达到5.6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的规模。通过建设柑橘名品精品园、观光休闲园、文化博览园、蜜橘养生园等多功能增值化产业,最终把黄岩打造成柑橘产业的科技高地、文化高地、市场高地。

初冬的台州,同样景色迷人

废旧金属基地成了台州“南花园”

大陈岛垦荒精神鞭策后人奋发图强

中新科技的智能电视出口出货位居全球前列

拥有100多项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马卫浴

2018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海正药业生产车间

重新开发的大陈岛景区吸引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汪江浩摄

新闻推荐

编造并传播“猪肉不可吃”谣言 天津武清一女士被拘留

武清一退休女士公然在网络社交媒体中捏造并传播谣言,造成不良影响,警方及时调查,将发布谣言者绳之以法。近日,武清部分微信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