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从海运码头到国际邮轮港 上海吴淞海关见证中国开放变迁

新华社 2018-12-14 16:03 大字

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消息,近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所需的首台盾构机从上海黄浦江畔的张华浜码头启运出口。这一刀盘直径超过13米、长度超过100米、总重超过2600吨的庞然大物,被拆成100多个零件,总价值达1.7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上海吴淞海关已为总重近100万吨、总价值近700亿元的“一带一路”出口货物提供了快速通关服务,出口市场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6年设立的上海吴淞海关,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曾是全国外贸货物进出口业务量最大的海关之一。其监管的位于黄浦江畔的张华浜、军工路等码头,距离长江口仅数公里,在较长时间里都是上海仅有的海运码头。而同样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则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邮轮母港。

“从海运码头到国际邮轮港,吴淞海关见证了中国近40年开放变迁。”吴淞海关查验一科科长朱凌说。

朱凌1993年进入上海海关工作。据她回忆,2001年浦东外高桥开港前,黄浦江上的几大码头“风光独占”,四面八方的货船和集装箱在这里聚集成一座水上城市,吴淞海关每天的查验和放行业务常常要忙到凌晨二三点也做不完。

进入新世纪,随着位于长江口的外高桥港以及延伸进入东海的洋山港相继建成投用,上海港集装箱业务开始从江河时代迈入海洋时代,2010年超越新加坡,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并于2017年成为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的港口。这一时期的吴淞海关,虽然在集装箱货运领域被外高桥和洋山远远拉开了距离,但随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的快速崛起,却在上海口岸率先将服务重点由货物转向旅客,进而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据朱凌介绍,2012年,吴淞海关为邮轮业务设立了旅检科,最初只有6个人。如今,旅检已分设成两个科,共20余人,轮流上班,以应对爆发式增长的邮轮业务。

2017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靠邮轮466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292万人次,占据全国邮轮业务四成多,带动中国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市场。

作为上海邮轮业务最早“拓荒者”之一,朱凌与同事主动谋划便捷安全的邮轮通关模式,推动船供业务和邮轮制造产业落地生根,让邮轮从“过路经济”变成“落地经济”。

据吴淞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通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口的各类船供产品近1800吨、货值超过6400万元,数量金额与同期进口的船供产品大致相当,说明附加值较高、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船供产业正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新兴产业。

在邮轮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昔日异常繁忙的黄浦江海运码头并没有沉寂。特别让朱凌自豪的是,五年多来,张华浜、军工路等拥有件杂货运输优势的老码头重新焕发青春。近年来,吴淞海关相继监管了出口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约旦等国的地铁车辆、油气管道、燃煤和燃气电站设备等一大批代表当今中国制造水准的大型装备走向世界。

“从江到海,从货到人,从普通集装箱到“一带一路”大件设备,这些开放变迁的背后,不仅是上海港变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并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百姓与世界人民都从中受益的缩影。”朱凌说。

(原题为《从海运码头到国际邮轮港——上海吴淞海关见证中国开放变迁》)

新闻推荐

上海科学家发现新神经细胞:它决定痒了之后挠还是不挠

模型图 受访者供图痒,人们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痒让人们产生抓挠动作,来去除皮肤上的异物。而慢性痒患者由于无法控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