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当哲学家遇到武术家 □姚狄

淮河晨刊 2018-12-14 10:58 大字

中国的传统武术与古老的中国哲学,一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易经》一直都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理论之源,《易经》中所提出的太极学说,天人合一等基本理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术语。易经哲学所强调的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律为传统武术的技击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老子的刚柔论,兵家的形势论,儒家的中庸之道等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也为传统武术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很重要的借鉴。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位中国哲学大师遇到了传统武术大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我国的明朝末年,一位名叫黄宗羲的大哲学家在宁波的郊外开办书院讲学,无意中结识了武术大师王征南,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共同创造了中国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黄宗羲,字太冲,浙江余姚人,人称梨洲先生,是历史学家,也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黄宗羲大师本是舞文弄墨之人,但是他自幼爱好武术,喜欢看侠客的传记,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崇祯元年(1628年),当时的阉党头目魏忠贤、崔呈秀被皇帝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五月,刑部会审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审判官请出一位被阉党迫害致死的大臣遗孤出庭作证。没想到这名证人突然从袖中取出一个锥子,刺向了大奸臣许显纯,随即当众痛打另一名奸臣崔应元,并且拔下了崔应元的胡须,人称“姚江黄孝子”,皇帝不仅没有追究,反而称赞他为“忠臣孤子”,这名孤胆英雄正是大学问家黄宗羲。

黄宗羲和南宋的陆游有几分相似,的确具备了“游侠”的潜质,他早年坚持对魏忠贤阉党的斗争,在清军南下后,他来到了一个名叫四明山的地方,组织地方民间武装抗阻金兵。战争结束后他开始总结自己的思想体系,写出了思想超前,反抗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

王征南,又名王瑞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武当派拳师。他是反清复明的志士,抗清失败后,回到家乡隐居。恰巧此时,黄宗羲返归家乡,在宁波城西的白云庄开办书院,无意中结识了王征南,两人成为好友。

这位王师傅是武当派内家拳的大师,说到内家拳,需要简单解释一下。武当武术开创了中国武术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内家拳时代,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直到今天,很多外国人依然不相信中国人可以依靠拳脚暴力战胜身强力壮的西方人,相比现代武术散打,他们更希望了解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中国内家拳术。与现代搏击不同,内家拳追求的不是频率和速度,而是脊柱、腰胯带动四肢运动的整体劲力的发放,以身领手,一击必杀。实战中,多用巧劲和各种摔擒技术。

在王征南的时代,虽然王师傅练的是内家拳,但是当时的武林还没有“内家拳”这一说。

王征南居住的村子的后山有一座具有700多年历史的铁佛寺,这里是王师傅秘密教拳的场地。他一生收徒极严,他的武术真髓只授予了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然而黄百家却没有能够将之传播。在他后来所写的《王征南先生传》中,黄百家沉痛地说道:“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成广陵散矣,余宁忍哉!”由此可见,黄宗羲和王征南已经成为最好的朋友。

王征南隐居期间,慕其才艺者来访不绝。由此还引发了王征南与松江武术教师的一场精彩比武,据《王征南墓志铭》载:“征南谢不敏。教师轩衣张目曰:亦可小试之乎?征南固谢不敏。教师以其畏己也,强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应。教师被跌。请复之,再跌。”

从记载中看,王征南本来不想比武,被迫出手,使用的是摔法,迫使对手失去重心,是典型的内家拳的打法。此战之后,王征南在当时已经是著名武术家、剑术家,与黄宗羲为明朝近代文武两代表,有文有黄宗羲,武有王征南之说。

王征南去世后,黄宗羲亲自为他写了《王征南墓志铭》,并对其武术做了一定评价:“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大部分武术史学者都认为,内家拳的说法最早就是出自于这篇流传后世的墓志铭。

新闻推荐

老年生活报知青俱乐部邀您加入

汇聚知青团体 共忆青春岁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