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骨质疏松偏爱“瘦小老太太”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影响居民健康最常见的骨骼性疾病。骨质疏松早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就会出现疼痛、脊柱变形、骨折等情况,致残和致死率都很高。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早检测早预防至关重要。
为了掌握我国居民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科学制定骨质疏松症防控政策,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抽样选取全国11个省份44县(区)2万余人,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目前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工作已经完成。
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近20%
调查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我国40至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其中男性为2.2%,女性为4.3%,女性相当于男性的2倍。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是男性的五倍。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
通过文献检索和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水平与各国差异不大,女性患病率水平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近。由此可见,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症。而医生常用 “瘦小老太太”来形容这类高危人群。
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不平衡膳食、静坐、日照过少、吸烟、饮酒、药物使用等因素不仅影响基础的骨量积累水平,也导致中老年后的骨量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50岁以后低骨量率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开始增高,主要与年龄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为明显,因此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防控骨质疏松就要进行骨密度检测,但我国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骨密度检测率亟待提高。
补钙和骨胶原远远不够
绝经的妇女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王临虹说,雌激素本身能够促进骨含量的保持和防止骨流失。女性到绝经后,一般是50岁左右,特别是45至50岁,卵巢功能下降以后会造成雌激素下降,雌激素下降后,保护作用也会下降;绝经后骨质疏松程度快,主要就是缘于雌激素保护作用的下降。
生活中常有商家向中老年人推销钙片、骨胶原之类的东西来防治骨质疏松。对此,夏维波说,现在很多公众希望通过一些保健品特别是钙、胶原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或者治疗骨质疏松症,这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远远不够。防治骨质疏松,首先还是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营养,包括充足的钙营养。
对于预防骨质疏松,专家提出了生活方式上的一些建议:
一是均衡饮食,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保持合理蛋白质摄入。建议保持合理蛋白质摄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就普通人来说,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即可满足钙需求,适当多吃奶及奶制品,同时多吃绿色蔬菜、坚果、粗粮杂粮。
二是摄入足量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利用,维持肌力,改善平衡功能。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照射下形成。因此建议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和日照,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
三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过量碳酸饮料可降低钙吸收,大量咖啡因摄入与骨量成负相关。吸烟和大剂量酒精可以加速骨量丢失,导致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因此应适当减少碳酸饮料和咖啡摄入量,避免嗜烟、酗酒。
虽然中老年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但这并不是说要到了中老年时期才开始着手预防。从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症了,以获得最佳骨量峰值。对于普通人来说,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可以满足钙需求,适当多吃奶及奶制品,同时多吃绿色蔬菜、坚果、粗粮杂粮等即可达到推荐的钙摄入量,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而对于处于青春期、孕期、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建议补充钙剂。 柏宛
新闻推荐
山寒水冷,警报凌厉。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我们深切缅怀大屠杀无辜死难者,深切悼念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