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保持军人作风真情实意帮扶 记建华镇寺沟村第一书记张延飞

延安日报 2018-12-13 19:22 大字

?●张延飞帮农民铡草

本报记者 王爱荣

“雷厉风行、敢想敢干,张书记不愧是军人出身。虽然来村上不到两年,但是改善设施、建立产业一个没落下,让大家日子越过越舒心,我们的‘烂杆村’也变成‘上进村’了。”建华镇寺沟村毛庄科村组最有威信的高俊说起这位第一书记总是赞扬有加。

建华镇寺沟村第一书记张延飞,2001年入伍,2014年转业后被分配在建华镇政府工作,2017年初被组织选派到建华镇寺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一名转业军人到乡镇干部,再到第一书记,他牢记使命、认真履职,近两年的倾情帮扶也受到村民们一致认可和好评。

1 改善基础条件赢民心

寺沟村全村13个村民小组,是个拥有478户1648人的大村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55人。该村村情较为复杂、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民生活质量较差,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延飞迅速进入“角色”,从改善村民生活基础条件做起。

说干就干是他当兵的风格,也是他干事的作风。他了解到全村普遍饮水困难,条件好点的农户自费打井,条件差一点的要么去几里路远的水井担水,要么就是借别人家的井取水;全村用电也是仅够照明,基本农用机械都因电压不够而不能使用;进村主干道坑坑洼洼,路面破损严重,短短7公里路程汽车要走近20分钟。

安全饮水、用电、交通,样样关乎民生,张延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此,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四处奔走、全力协调相关单位,为马家沟、太春、九沟等8个村民小组打机井13口、修水塔9个、铺设水管网18.6千米,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改造了寺沟、毛庄科、九园沟等7个村民小组的农用电网,为13个村民小组全部架设了“三项”动力电,配套线路7.4公里,解决电压低、停电多等问题;将通村主干道升级改造,完成7.8公里柏油硬化、美化,解决了道路运输问题;争取水利、土地等项目,维修农田126亩、填沟造地58亩,解决了寺沟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赢得了村民们的点赞,大家一致称道:“多亏了张书记,否则我们哪有现在的好生活。”

2 建强支部聚民力

寺沟村是多年的党建后进村,村上阵地杂草丛生,黄蒿已长到一人高,破旧窑洞已成危房,村干部自由散漫、各自为政,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张延飞人虽年轻,可心中有数,他明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为了解决党组织涣散的问题,提升党支部“领头羊”作风,他干了三件漂亮事。

在村“两委”换届之时,把外出能人何永成举荐为村党支部书记,把村上的产业大户推选为村主任,选强配齐了村“两委”班子;一次次沟通协商,从电教中心、村镇银行这两个包扶单位协调来5万元,对村党支部及配套设施进行了维修更新;建立健全了党建常规制度,规范了支部民主生活会,让党员有“家”、想“家”、回“家”。

老党员牛社祥感慨道:“好几年没过组织生活了,现在的支部才像个样,张书记真是好样儿的。”

2017年寺沟村党支部被评为全镇“优秀党支部”。

3 建立产业助民富

寺沟村原靠石油“发家”,从1995年开采石油开始,群众在开发中因土地征用、附着物赔偿、打工等收益过上了较为富裕的日子。但是当时体制不健全、个人开采多,村民赚钱容易,滋生了赌博、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坏习惯,久而久之,赌博的败了家,游手好闲的花光了积蓄,村民生活状况急转直下,渐渐地贫困笼罩了整个村子。

为了提振村民脱贫致富信心,张延飞认为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他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结合村情实际为村民开拓了种苹果、养湖羊两条产业致富路子。

寺沟村原本就有良好的苹果产业基础,全村果树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奈何群众不懂管理、懒得管理,长成了明显的“小老树”“残废树”“疾病树”。

毛庄科村组贫困户张四良就有这样的果园6亩,既不懂修剪、也不打药,几年来果树杆上“腐烂病”随处可见,都长成了“毛头树”。为了挽救这些果树,张延飞多次带着镇上的技术员,教他一块一块刮腐烂,一株一株剪余枝,一绳一绳拉枝条……

经过一年的精细管理,今年3亩果园成功挂果,收入2000元,人均净增600元,张四良逢人就说:“果树可不敢再荒了,只要勤学管理,靠着苹果树日子就有奔头了。”

为了将苹果产业发展好,张延飞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管理办法,形成了愿意管的“上劲”管,不愿管的“流转”管;他多方争取地膜2吨、化肥20吨,实施优管优奖的办法激励群众积极管理果园;他还提出要把后进园建成标准园,把先进园建成示范园的目标,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毛庄科村组的果园在2018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园,拓家洼村组的果园被评为全镇标准园。其中,毛庄科村组所有果园在今年共创收70余万元,苹果真正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张二东是九元沟村组村民,以前养十多头牛,靠自繁自育刚能维持日常生活。张延飞驻村后,给他仔细分析湖羊养殖前景,张二东了解到湖羊繁殖快、肉质好、销路畅等优势后,在去年9月份,决定以牛换羊,将15头牛全部卖掉换成了150只湖羊。

经过精心饲养、科学管理,他的湖羊目前发展到了600多只。今年9月底,他申请注册了东旺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养殖场发展成了全镇乃至全区的湖羊养殖示范基地,一年多来创收4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羊户。

在张延飞的引导下,全村新建起4个百只以上湖羊养殖场,其中一个为区养殖示范基地,湖羊数量达到千只以上。由支部领办的永成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在其中入股10万元,既解决了集体经济收入难问题,还带动了24户外出贫困户入社,解决了外出贫困户建长效产业难的问题。

产业建起来了,脱贫致富的志气和“智气”也一个都不能落下。因此,张延飞协调相关单位不定期组织贫困户学习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大家信心满满,表示一定要靠自己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昆明福海街道3个月发生2起火灾致14死 3名领导干部被免

央视新闻客户端12月13日消息,当日,记者从昆明市纪委监委获悉,近3个月,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连续发生两起较大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