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网约车拒载醉酒乘客合情合理□邓海建

济南日报 2018-12-12 11:32 大字

滴滴平台数据显示,每天共收到超3万次与醉酒乘客乘车相关的司机投诉,因醉酒引发的司乘纠纷数量日益增多。有些纠纷里面,甚至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隐患。12月10日起,滴滴率先在深圳快车、优享业务线试行“乘客醉酒乘车”规则。在最新版滴滴车主APP中,记者看到,客户端增加了与“乘客醉酒”相关的报备、申请取消、收取洗车费等处理机制与功能。未来,该规则将根据司乘反馈意见,逐步在更多的城市推广。(12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叫车的不是爷,开车的也不是“祥子”——网约车运营江湖的秩序和规则,首先仰仗于交易双方权责对等的市场关系。

这些年,随着网约车一波三折的发展,司乘纠纷也成为消费领域的热点。比如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市交通委信访、热线渠道受理出租汽车行业相关诉求21920件,其中涉及网约车平台2470件,占比为11.27%。这固然说明传统出租车依然是市民出行中的“问题大户”,但同时亦说明网约车行业的消费纷争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共享经济中的“问题增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职能监管自然责无旁贷,而行业自律同样不可或缺。

网约车试行“乘客醉酒乘车”规则,既是为了公共出行安全,也有规避风险的考量。比如行程开始前,若司机判断乘客可能会危害行程安全,可申请无责取消订单;行程进行中,如乘客出现威胁行程安全的行为,如醉酒乘客出现抢夺方向盘、谩骂、殴打司机等威胁行程安全的行为,司机有权终止行程,并将乘客送至附近派出所;送达目的地后,如乘客出现熟睡不起,不愿下车等情况,司机可上报平台协同处理。这些新规的出台,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拒载”,而是在运营合同之前,将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形考虑进规则,一方面有利于约束货币化服务中的买方霸权,另一方面也对网约车司机规范处置提供了现实指引。

网约车拒载醉酒乘客合情合理。据了解,滴滴曾在11月2日通过公众评议会邀请社会各界讨论“司机能否拒载独自乘车的醉酒乘客”,一周时间,共有26.9万网友参与讨论,其中86%的人认为司机可以拒载。没有无限责任,也没有任性权利,这是成熟市场的基本要义。网约车拒载醉酒乘客,把各种消费场景与矛盾厘清在合同规则里,既有利于平台成熟与完善,也裨益于司乘关系公平而正义。

新闻推荐

明年起,这两项政策有了调整 境外消费限额提高至26000元

本报记者满广宇近日,记者从市各金融部门了解到,部分银行调整了信用卡的积分政策,境外消费不再享双倍积分。此外,从明年1月1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