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专访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新经济的发展 归根结底应为实体经济服务

华西都市报 2018-12-12 04:02 大字

专访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 宗庆后

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宗庆后

1987年,宗庆后骑着三轮车送练习本。(资料图片)

人 物 名 片

1945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杭州人。娃哈哈的创始人,现任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1年,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2007年,娃哈哈遭遇达能强行并购,引发“达娃之争”,最终娃哈哈大获全胜。2010年,宗庆后首次荣登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

2015年,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荣誉会长。2018年10月,宗庆后家族以900亿元财富排名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16位。

2018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创业初心

办好校办企业 让人看得起

1987年,在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践经验基础上,城市企业也开始推行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顺应时势,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也决定物色一些销售人才,组建一个校办企业的经销部,并选拔负责人实行个人承包,承包经营指标是年创利润4万元。

当时在大部分人眼里,这并不是什么机会。校办企业经销部名头听起来大,实际上“一穷二白”。除了经理就只有2名退休老师,还有一笔在当时堪称“巨款”的14万元人民币借款,承包人员一旦定下来,就意味着承包者要自己赚钱来偿还这笔借款。

但宗庆后看到的是“自己决策经营”的前景,加上此前他在校办厂已经工作了近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对完成利润指标颇有自信。因此,在选拔会上他主动将承包利润由4万元提升到10万元,从而被上城区教育局正式任命为经销部经理。

正是这一纸任命,为时年42岁的宗庆后打开了一个小小的创业窗口。跟今天所有的创业者一样,创业之初,宗庆后自己带着两名退休老师,骑着三轮车,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送货,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代销保灵公司的花粉口服液,一分一厘地去赚钱。

“在校办企业当销售员时,由于是校办企业被人看不起,所以当初创业时我就是想把校办企业办好,让人看得起。”宗庆后说,就是这份简单的初心,伴随着他度过了最初的创业时光。

第一桶金

娃哈哈的创业奇迹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是大部分80后都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它同时也标志着宗庆后创业生涯第一个高峰。

这个高峰距离宗庆后正式创业并不远。1987年,宗庆后接手校办企业经营部时立下的军令状是年利润10万元。同年7月,以花粉口服液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宗庆后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靠着“代销+代工”,当年他完成了22.2万元的年利润,超额1倍有余。

但“开门红”没有让宗庆后迷糊,相反此时他已经敏锐察觉到代加工产品受制于人、无法长期生存发展的问题。因此,宗庆后果断决定放弃传统的代加工模式。1988年,在时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于若木的支持和指导,以及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朱寿民教授的帮助下,宗庆后带着团队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专攻独生子女不爱吃饭的问题。

产品对路,伴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即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企业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百日兼并

小厂“吞下”大国企

连宗庆后自己也没想到,完成原始积累不久,娃哈哈就迎来了中国企业改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百日兼并”。这出“小鱼吃大鱼”对手戏的双方,是只有十多个员工的民营企业娃哈哈和拥有2200名正式职工的国营企业杭州罐头食品厂。

1990年,娃哈哈营养液产品畅销全国供不应求,此时的娃哈哈却只有十多个员工和一百多个农民工、临时工,产能远远无法满足全国市场。与此同时,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却是产品积压、连年亏损、濒临破产。

“娃哈哈有生意没产能,罐头厂有产能没生意,那如果我们把它兼并下来,两个企业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宗庆后说,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企业行为,在当时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激烈反对。因为那时候企业改革的进展还很不明显,全社会都在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娃哈哈想兼并杭罐厂的消息一传开,就被说成是瓦解国有经济。“这等于说我们是在搞‘资本主义复辟’,所以当时压力也挺大。”宗庆后回忆道。

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后,1991年9月,杭州市政府正式作出决定,同意由上城区教育局所属校办工厂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8000万元的代价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但娃哈哈要接收杭州罐头食品厂2200名职工,包括600余名退休职工、债务等。同时,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这是一个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引发关注的改革举措,事实证明是成功的。通过娃哈哈员工带动杭罐厂员工,仅仅28天娃哈哈就拉起了一条营养液生产线,兼并后三个月,杭罐厂就扭亏为盈。兼并当年,娃哈哈集团完成产值达2.55亿元,由此步入中国大企业行列。

达娃之争

依法诚信经营、有理就不用怕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靠着脚踏实地做实业、做产品,宗庆后带领的娃哈哈集团发展都算顺遂,直到2006年“达娃之争”的全面爆发。

这是一场被称之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国际商战,源于娃哈哈的合资方达能要求以40亿元的净资产价格收购合资公司之外的全部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其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达3年,诉讼29场,最终以娃哈哈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对于这场商战,宗庆后说,1996年决定和达能合资时,娃哈哈的效益很好,选择合资是考虑到达能是世界知名食品饮料企业,期望通过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并不是等合资救命。因此跟对方谈判时,娃哈哈提出的条件都得到了满足,如娃哈哈负责经营、商标要用娃哈哈的商标、不能辞退娃哈哈的员工、退休工人工资要保障等等。

不过随着娃哈哈越做越大、持续自主经营,或许是感到控制权受到威胁,达能开始大幅降低对娃哈哈继续投资的力度,对娃哈哈提出的产能不足、继续新设工厂的要求屡屡拒绝,要求娃哈哈找代加工单位来解决,甚至还投资了很多竞品企业。

屡次提出异议无果后,宗庆后再一次开创了自己的路。达能不投没关系,娃哈哈就按照达能的要求代加工。现成的代加工厂没有就由员工集资设立,产品统一通过合资公司销售,同样分担销售费用,并不占合资公司半点便宜。“这些达能通过他在娃哈哈派驻的财务总监和会计师事务所每年给他的审计备忘录,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他后来指责我们所谓‘擅自设立非合资公司侵占合资公司利益’,完全是颠倒黑白。”宗庆后说。

“达娃之争”后,宗庆后收获了两条心得:第一,要依法经营,遵守契约精神,签了的合同就应执行。第二,有理也不用怕,被人家欺负要斗争。对话

解决衣食住行的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华西都市报:改革开放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宗庆后:改革开放意味着鼓励老百姓靠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我们国家亦从一穷二白变成第二经济大国,祖国面貌、百姓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也让我们引进了外资与企业,让我们成为制造业大国与贸易大国。

华西都市报:您觉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企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宗庆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民营经济经历了从“禁止”到“允许”,再到“鼓励”的几个阶段,而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这充分说明党对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一视同仁的。应该说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经营环境亦越来越良好。

华西都市报:怎么看待当下实体经济的前景?

宗庆后:新经济的发展,确实是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的产物,但归根结底都应该是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的。有很多传统产业是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产业,这些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好,能不能适应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如果全社会都去搞虚的不搞实的,我看人类也生存不下去。

华西都市报:今天我国依然在大力提倡改革与创业,在您看来,今天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和您那时有何不同?

宗庆后:改革开放初期是紧缺经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缺,机会遍地都是,你只要敢做,就可以有白手起家获得成功的机会。而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我们当年确实是天壤之别,光靠敢想敢闯是不够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要求我们经营企业更要谨慎持重,保持清醒头脑,通过做强做大主业确立和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增强抗风险能力。

华西都市报:能否为今天的创业者给出一条建议?

宗庆后:创业不一定是要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当老师也好、当医生也好,还是在企业里面成为一名业务骨干也好,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一番事业,都是创业。

新闻推荐

政治:把握高考动向 研究《课程标准》 大智政治研究院张善文

一、全国卷命题特点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全国卷命题立意一定是“堂堂正正、师出有名”。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为根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