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开启月背之旅 代表全人类首次登陆探访月球背面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发“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新华社发月球,是人类迈向深空的第一站;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寄托着千百年来国人的梦想。12月8日2时2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中国航天器的第5次奔月之旅。
不过,这一次与5年前“嫦娥三号”首次登陆月球不一样的是,“嫦娥四号”将代表全人类首次登陆探访月球背面。
科普“四姑娘”上天干些啥
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想去月球背面看看,始终尚未实现。“嫦娥四号”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足月球背面的航天器。除了首次提供月球背面空间科学研究平台,在任务过程中,还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进行地月中继通信。
如果一切顺利,嫦娥四号将在半个月之后造访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陨坑。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撞击坑,对其进行勘测有助于解答与月球有关的一系列重要疑问,包括内部结构和热演化。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月球背面最古老的月壳岩石独特条件开展地质特征勘查,我国科研人员有望在国际上建立集地形地貌、浅层结构、物质成分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和演化模型,获得对月球早期演化历史的新认知。
落月月球车需要应对300℃的温差
嫦娥四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即月球车)组成,着陆器在月球背面着陆之后,将伸出舷梯,其携带的月球车从舷梯走到月表,开始巡视勘察。而月昼月夜之间超300℃的温差,将是月球车面临的巨大考验。
月球车有两种能源供给,一种是两面太阳翼收集的太阳能,另一种是月球车上的同位素热源。当月夜来临,同位素热源将为仪器设备供热,保证仪器设备在零下180℃的环境中不被冻坏。同时,太阳翼在月夜也将“兼职”发挥独特作用。其中一面太阳翼将收回,覆盖住仪器设备,相当于“盖被子”。另一面太阳翼保持展开姿态,当下一个月昼来临,其收集的太阳能将把月球车“唤醒”,然后另一面太阳翼“掀开被子”,继续投入新一个月昼的工作。
通信“鹊桥”静待“嫦娥”
事实上,嫦娥四号此次登陆月球的难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难度都要大。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只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不仅从未见过月球背面,通信信号也会被阻隔,无法进行通信和测控。为此,我国在5月份发射了一颗中继卫星。目前该卫星停留在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可同时向月球和地球后方提供数据中继通信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将贴心为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和数传服务。这颗卫星,有个好听的名字——“鹊桥”。
回顾三次“嫦娥”“奔月”历程
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一直工作到2009年3月1日,才脱离轨道并且撞击到月球表面,“嫦娥一号”收集到的资料被用来建立非常精确和高解析的完整立体月面图。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2013年12月2日,长三乙运载火箭推举“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奔月轨道,并在飞越38万公里的漫漫登月路之后,于12月14日登上月球,实现了中国航天器对地外天体的首次直接探测。
本报记者石喻涵实习生贺凯
新闻推荐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昨日凌晨2时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