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50㎡以下限制入学”,为何引发焦虑
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日前发布告示,从2019年开始,50平方米以下住房将被限制入学,引发舆论热议。对此,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12月6日称,该教育局已于5日晚要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撤下“告示”,并就“告示”引起部分家长担忧诚恳致歉。(12月6日《北京青年报》)
初衷虽好,但侵犯了居民的平等受教育权
上述小学的告示,简言之就是“30㎡以下住满6年,30㎡到50㎡的住满4年,50㎡以上至少满1年”。这一限制条件,之所以会引发广泛关注、部分家长担忧,显然不仅是因为它有违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更在于这种简单拿住房面积作为入学条件的做法,明显违反“教育平等”原则。
回到社会现实,也不得不承认,上述深圳小学之所以会拿出这样的规定,确实有无奈之处,事实上涉事学校此举也并非孤例。诚如该校在告示中指出的,“近年学校地段生源持续增加,学校学位已到极限”。而从该校相关公开资料数据来看,“90个教学班,学生4960人”,其所称的“学位已到极限”,恐怕也并非虚言。
该校此举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降低学区房的择校功能。但用住房面积来限制入学,一则会从根本上侵犯居民的平等受教育权,二则实际结果可能只是推高了择校成本,并不能抑制择校热。
这种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类似以“学位房面积”来限制入学的现象,无疑不能仅止于“取消、道歉”,更需在教育资源供给配置的源头上,动真格改变一些城市中小学“学位已到极限”的紧张局面,通过深化相关教育改革、加大公共投入,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优化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张贵峰)学校要减轻压力可以理解,但不能各自为政
买多大面积的房子是居民的私权,住什么样的房子可以入学,是政府尊重民意前提下的公权,学校本身无权干涉。如此干涉的结果,只能造成部分居民的不满甚至社会的焦虑。看起来这一规定好像相对公平,可以控制有钱人抢占学区学位。但是仔细想想,这只是控制相对有钱的人,而对更有钱的人反而是表达了“致敬”,所以有网友表示孩子入学还得拼爹。
解决学校僧多粥少的问题,一是要尊重规则,二是要尊重民意。尊重规则就是执行现有政策,深圳学校一直都按照积分入学,直接按照积分排名就好了,出这个公告有一些多余。但是学校又想减轻压力,这就要尊重民意,即征求学区居民的意见,通过听证会等方法,找出更可行的办法,并报上级批准。否则,各学校都出台自己的规矩,必然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难处。
学区房入学造成学区内学校的压力并非深圳一地的问题,而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普遍现象。短期来看,直接原因就在于学区房的“流动性”缺乏一个规矩。张三为孩子上学买了一套学区房,孩子入学后,张三又卖给李四,学校的压力只能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各地在学区房的调控上要有智慧性的创新,要考虑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不能政策打架而让学龄儿童受伤。 (丁慎毅)
新闻推荐
新华社郑州12月7日消息,为加强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人的联合惩戒,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示,从12月起,拖欠劳动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