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越来越好 烟气越来越少 监管越来越严 桂林宵夜市场正在“自我升级”
市中心一家宵夜店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天气快速降温,宵夜市场却没有冷却。桂林夜间饮食市场这一年来迎来了大变化。食客们明显感觉到宵夜品种丰富了,露天烧烤少了,监管法规多了,市场正在进行一场“自我升级”。
桂林人是出了名的爱吃宵夜,今后宵夜情结“情归何处”?不影响青山绿水,不扰民滋事,吃得丰富卫生应是桂林宵夜的“江湖新规矩”。
烟火气渐离“江湖”
率先退出宵夜江湖的,是曾经占据主流位置的露天烧烤摊。
不可否认,如今还有少部分流动宵夜摊存在,但大部分人都在谋求“进房建店”,以期在新的“江湖秩序”下占据一席之地。
曾在信义路摆摊的“胖子烧烤”已经在附近找到了门面,油烟设施安装完毕,静待食客上门。“以往都在露天摆摊,也不办执照,都知道是违反法规的,每一次都提心吊胆。”店主“胖子”说,自己后来感觉到“流浪”并非长久之计,客人也想有个环境好一点的地方吃宵夜。
以往,一辆三轮车,一副烧烤架,几张木头桌子板凳就开张的露天烧烤占据桂林各个街道的显著位置,一方面扰民,另一方面产生大量油烟。今年桂林实行夜间市容整治行动以来,这些宵夜摊的生存空间被最大程度压缩。
在七星区卖烧烤的李老板说,他从事烧烤经营十多年,从路边摊到租店铺经营,感觉到只有按照规范经营,才有发展,他已经购买了无油烟的烧烤设备,准备对烧烤店的环境进行升级。“以前也和城管部门‘躲猫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对经营者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经营者们很清楚,以前搞烧烤就靠“两把刷子”,如今,在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前提下,露天宵夜摊“进房建店”是大势所趋。
品牌与个性凸显
桂林宵夜场所的环境升级,既是管理需求,也是行业自身的需求。
文化宫和王城一带曾经是桂林兴盛一时的“宵夜天堂”,每到夜间,众多食客循着鼻子里最中意的美食味道,落座在或露天或简陋的宵夜摊里,有时候,脚下还踩着上一批食客们留下的瓶瓶罐罐。煤气罐旁的师傅们顾不上用油腻的衣服擦擦汗,一锅接一锅炒粉炒面,一串接一串添料烤肉。
“硝烟”一直持续到天亮前,宵夜摊开始打扫“战场”,地上冲刷不掉的油渍是第二天摊子定位的标志。
随着市中心环境整治和王城片区的改造建设,桂林人的宵夜阵地开始转移,留在市中心的宵夜点寥寥无几。与此同时,一些装修接近酒吧、餐馆的个性宵夜店开始在市中心出现,给吃货们提供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消费环境。
市民小龙经常和朋友吃宵夜,由于家住附近,他们的宵夜地点大多在市中心。“现在不像以前一样坐在路边了,都吹着空调、听着音乐吃宵夜。”小龙说,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好的环境更能吸引客人。
走出市中心,原来分散在市区各个区域的知名宵夜店也逐步改善自己的经营环境,比如装修越来越精致的小龙虾店,完全无油烟的烧烤店,都把消费环境当成了大事。
一位经营宵夜多年的人士表示,以前资金有限,也担心客人嫌弃店面不接地气,所以一直租着小小的门面,桌椅就摆在外面。现在,他的店越做越大,装修也越来越讲究,会吃的客人一直跟随着搬迁的脚步,“现在信息传播快,你搬到哪里,客人都会找上门来。”
“舌尖”品种竞争激烈
在环境升级之后,宵夜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重新划分了“江湖”地位。
都说桂林人可以一日三餐吃米粉,宵夜吃米粉的人也不在少数。虽然米粉的单价低,但基于“嗦粉”的庞大人口基数,米粉是桂林人宵夜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二两米粉”是很多晚归桂林人的选择。
基于烹饪方式的多种多样,桂林人依靠米粉完成的宵夜也并不单调,比如炒粉、汤粉、狗肉米粉、马肉米粉等,都有各自的“粉丝”。
除了米粉,卤味、烧烤、油茶、甜品等等,也占据相当一部分市场。目前桂林宵夜市场里的卤味凉拌、小火锅是主流的菜式。烧烤更不用说,那是年轻人宵夜聚会的必有样式。基于中老年人市场的油茶,也在近两年开始转战宵夜市场,但大多与其他宵夜项目混合经营。
以小龙虾为代表的外来宵夜品种则正在冲击桂林原生宵夜的“江湖”地位。
小龙虾麻辣鲜香的口感迎合了桂林人的味蕾。打开大众点评、美团等美食平台可以看到,目前桂林知名的小龙虾店已经有十余家,较小的店面或者外卖店在市内不下50家,很多宵夜店也都有小龙虾。
除了小龙虾以外,重庆烤鱼、潮汕粥等也在桂林宵夜市场扎了根,满足食客不同的口味需求。
宵夜情结催生新需求
可以看出,供给品类单一、消费环境不佳等问题正在日新月异的宵夜“江湖”中被自我消化,桂林人的宵夜情结正在催生更大的市场。
“这些年,大众消费呈现细分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宵夜作为餐饮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桂林烹饪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当前餐饮消费呈现蔓延至全时段的趋势,除传统用餐时间外,宵夜、下午茶这类全天候的休闲餐饮越来越活跃。据调查,有一部分消费者每周至少吃1至2次夜宵,各种文体活动和赛事也带动了宵夜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然而,与旺盛的消费需求相比,桂林的市场还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上次去烧烤店,一排十几家,大多是毫无特色的烧烤和啤酒,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位食客这样抱怨,“打开外卖应用,我发现宵夜食物品种多以烤串、小龙虾居多,还有不少好吃的餐厅都没有进入市场。希望外卖平台和餐厅不断丰富供给内容,满足食客们的消费新需求。”
而在宵夜市场经营环境改善的同时,对食品的监管不能放松,卫生安全是消费者的重要关注点。“很多宵夜店还做不到像饭店一样的卫生标准,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监督和监管。”
记者沈青文/摄
新闻推荐
上世纪40年代,面对乡土社会日趋衰败的景象,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城乡有机循环与乡土重建这一世纪命题。即便在历经改革开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