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把标点符号出错登上“黑榜”是权力滥用

齐鲁晚报 2018-12-03 05:30 大字

□吴元中

未及时接到脱贫攻坚巡查组电话,被问责处分;扶贫手册中写错两个标点符号,登上“黑榜”被全县通报,还被扣一年的绩效奖励;市领导进村检查扶贫工作,发现一名驻村干部在看手机,大为光火,给予处分……近日,一些基层干部因为小错甚至是谈不上错误的行为,却被严厉问责的现象,引起网友热议。

毋庸说,责任是保证公职人员有效履职的手段,对于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消极履职等行为严肃问责,无疑是对的。不过要明确的是,问责的前提是被问责人员“犯错”,如果没有“犯错”,就给予处罚的话,则是滥用职权的表现。像未及时接电话而被问责,写错两个标点符号就登“黑榜”、被全县通报还被扣一年的绩效奖励之类的行为,无疑属于这个范畴。

11月26日,中纪委机关报就曾刊文指出,要厚爱干部,问责不要简单粗暴。以写错两个标点符号上“黑榜”,扣一年的绩效奖励的事情为例,在党纪、政纪等有关规定中,并没有写错标点符号就要处罚的规定,不知道相关部门是根据什么进行处罚。如果有的话,请列出来,以平息大家的质疑。如果没有的话,如此问责则是“师出无名”。这也折射出一些地方在考核中存在问责“跑偏”“脱靶”的现象,导致部分基层干部“诚惶诚恐、又累又怕”。

尤其是,写错两个标点符号就上“黑榜”、扣一年的绩效奖励,对于那些犯大错特别是故意犯错的人,又如何追究呢?毕竟,对于那么多所犯错误那么严重、影响也恶劣得多的人,所得的处罚也仅仅是“警告”或者“严重警告”。比如“萝卜招聘”、违规进人、酿成冤假错案等行为性质远比错两个标点符号严重,有人却只受到警告处分,还有人连警告处分都受不到,只是诫勉谈话,甚至像某副县长给尚在上学的儿子办好编制、使其多年吃空饷以及呼格案等那么重大冤假错案的责任人,受到的也仅是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而警告、严重警告处分的后果,也就是6个月或12个月内不得提拔。

一些严重得多甚至是恶性的违法乱纪,责任人受不到实质性处分,一些极轻微过错甚至是谈不上过错的难以避免的失误,责任人所受处罚却严重得多。这种没有一定之轨,特别是重错轻罚、轻错重罚的乱象,不仅会造成权力滥用,也会造成深远的危害。一方面,由于动辄得咎,不知哪里让领导、问责人不高兴就受到意想不到的处罚,不免使人人自危,影响积极作为和进取之心。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受罚以及受什么样的惩罚全在领导一句话,必然让人为了安全、有靠山而极尽阿谀奉承之能,想方设法取悦领导、巴结领导,使得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盛行。

总之,问责与处分权任性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问责和处分权也应当同任何权力都应依法而行、不允许任性一样,被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实行内部行政法治化。也只有在被处分人对处分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可以提请不受处分部门影响的司法性部门进行中立性审查,才会把处分权囿于法治的轨道上,使其客观公正。这也是一些国家在实现了外部行政法治化后,又纷纷实行内部行政法治化的原因。我国的外部行政法治化建设有目共睹,也应当进一步进行内部行政法治化建设了。

总之,如果把问责比作“利剑”,利剑不仅在剑之锋利,更在挥剑之精准。如此,才能把该打的板子打准,让被问责的干部心服口服,从而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新闻推荐

12分钟四次让座 给暖心少年点赞

■苑广阔近日,浙江慈溪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瞬间成了“网红”。他在慈溪293路公交车上,短短12分钟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动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