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海南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持续升温,但“只旅不学”“只学不旅”现象备受诟病 研学旅行如何学与游兼得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1-30 06:44 大字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近些年研学旅行得到快速发展。海南省财政从2018年起,按每人每年100元的经费标准给予学校支持。

然而,日前记者走访发现,海南研学旅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出行安全、课程设计和行业标准等方面问题已日渐显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安全难以保障是业内常提及的问题。

从文昌孔庙到东坡书院,从大田坡鹿保护区到黎族自然村落,从莺歌海盐场到东方风力发电厂……提起上个学年参加的8天环岛研学旅行活动,海南师范附中学生陈经文仍充满兴奋之情。因为,这场旅行十分特别。

这场主题为“修学游,爱家乡”的研学旅行,由该校老师精心设计和选择游学路线。8个学科老师皆有备而去,学生人手一份《游学学案》,在户外的课堂中与海南历史文化、乡土地理来了一场亲密的接触。

“莺歌海盐场和洋浦千年古盐田的制盐方法是不一样的。”陈经文对于盐田上的化学课记忆犹新,“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古盐田晒制的食盐氯化镁的含量要多一些。” 陈经文的妈妈曾梅对这次研学旅行评价颇高:“处处是课堂,寓学于游。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尽管海南不少学校早已零散举办了研学旅行活动,然而,对于学校来说,每组织一次研学旅行,需要考虑到课程结合、组织难度和安全性的问题,存在不小的压力和困难。

“首先的问题就是安全,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孩子开心出去,平安回来。”海口市第一中学老师吴坤雄表示,安全问题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每一次研学,学校都会做好安全预案,但由于学校人力有限,每次研学旅行的人数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学生的安全,也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

在海口一中教务处主任黄志林看来,虽然目前海南很多包括旅行社在内的社会资源都比较积极,但它们仍有所欠缺,在寻找与教育的结合点时,有些仍停留在表层。学校老师根据自身教学需要去设置课程固然重要,但如果专业机构也能提供更多的资源,研学旅行的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

随着研学旅行持续升温,“只旅不学”“走马观花”等问题也开始凸显。

“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但活动实施效果参差不齐,有些研学旅行‘只旅不学’,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孩子走马观花地走完行程,收获不大……”走访中,有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除“只旅不学”外,有的则“只学不旅”,过分强调学习任务,比如研学手册中有大量的知识记忆和训练题,忽视了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感受。

那么,该如何做到“学”与“游”兼得?“研学旅行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及学生不同年龄段来进行设置,无论线路的规划还是景点知识点的穿插,要满足对学生能力、习惯、情感、价值观和学科素养的提升要求。”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房娟说。在她看来,研学旅行需要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和课程设计。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成为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进入研学旅行这一巨大市场的“门槛”。

“研学旅行能够推动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打破“关起门来办教育”的传统模式以及仅仅只是刷题、提高成绩的现状。”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院长吴肖淮表示,研学和旅行是两个核心概念,研学是研究性学习,旅行是走出校门,而且不仅仅是个人旅行,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带着课题和任务,有组织有目的有学分管理的一项教学活动,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财政部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15亿元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记者2日从财政部了解到,2018年,中央财政向中央文化企业注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支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