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11月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11月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在中国科学界和互联网引发了巨大的伦理质疑。122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账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
26日下午, 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声明, 称负责此项研究工作的该校生物系贺建奎副教授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研究为其在校外开展,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南方科技大学将进行深入调查, 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针对此事,国家卫健委26日晚表示高度重视,已立即要求广东省卫健委认真调查核实, 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目前,深圳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疑似参与项目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27日下午,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部长茶座”活动中,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 徐南平表示,根据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本次“基因编辑婴儿” 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 坚决反对在伦理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临床应用。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是否属实?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系该技术团队领头人、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向外界透露。站在舆论漩涡中的贺建奎26日晚通过视频,对此事进行回应。“历史将会证明伦理站在我们这一边。”其称,他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评估了基因手术的效果。 结果显示,手术正如预想的那样安全进行。据了解, 该项目疑似通过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但该院有关人士说, 目前这一基因编辑婴儿项目并不在该院进行,婴儿也不出生在该院。 至于医院是否参与了这个试验, 该医院总经理程珍27日表示, 医院怀疑贺建奎报告作假,已向警方报案。
截至目前, 基因编辑婴儿是否诞生仍存疑。
项目是否通过医学伦理报备?
网友质疑基因编辑婴儿能通过伦理审查吗? 一份疑似由贺建奎申请、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通过审查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书显示, 贺建奎在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申请了CCR5基因编辑项目。
申请书显示, 该试验始于2017年3月截至2019年3月, 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胚胎,获得具有CCR5基因编辑个体, 使婴儿在植入子宫前就获得了抗击艾滋病的能力。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给出了审批意见: 符合伦理规范, 同意开展。 落款时间为2017年3月7日, 签名者有黄华锋等7人。 但上月刚从该院离职的医务部主任秦苏骥表示, 当时他没印象在医院开过这个会,他也没签名。有签名的前同事也均表示没签过申请书,签名可能是伪造。
记者另悉,该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 注 册 中 心 获 得 注 册 号 为 :ChiCTR1800019378, 项目经费或物资来自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下的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但得到有关方面否认。
若技术过关,伦理能否接受?
报道称,此次基因编辑婴儿采用的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它对CCR5基因进行修改。 而CCR5基因正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也就是把这一可能致病的基因加以剥离,从而让人体对HIV病毒免疫。但专家介绍,CRISPR-Cas9技术并不精准,脱靶率较高。技术同时可能会对其他DNA带来影响,进而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这种影响甚至会通过结婚生子,继续传给后代。
很多网友说, 即使基因技术成熟, 也不会支持这种违背伦理的技术。据了解,即便技术有保障,基因编辑技术被批准用于“造人”前,还需要学界和社会对它的应用和各种潜在可能性进行广泛而充分的讨论, 需要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来建立临床安全标准, 制定相应的监控和审核措施,还要充分评估它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才可能立法。新华微评
基因编辑岂能“任性”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引起高度关注。科学探索永无止境,鼓励大胆创新、勇闯科学无人区, 并不意味着纵容违反科学道德、无视伦理法规。法律和伦理的底线不容突破,研究人员应敬畏生命、遵守规则,守护好前沿科技领域的一方净土,让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国青年报》等)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张泉)商标网上服务系统27日全面上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启动仪式上表示,这是商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