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愿“基因编辑婴儿”能够健康成长

齐鲁晚报 2018-11-27 05:30 大字

□戴先任

11月26日,人民网刊发《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一文。该文称,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诞生世界首例免疫基因婴儿的消息,也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对双胞胎天生就对艾滋病免疫。这项技术是通过基因编辑手术,对胚胎进行编辑,使婴儿从植入母亲子宫之前就获得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这对双胞胎婴儿一出生就能抵抗艾滋病,这对艾滋病防治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艾滋病肆虐世界已经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人类医学水平持续提升,但对于艾滋病仍然没有根治的办法。通过进行基因修改,让人类天然就能抵抗艾滋病,这无疑是防控艾滋病的一项重大突破。

有人担心,人类能够免疫艾滋病,可能会引来滥交。这样的担忧是多虑,这种多虑可能基于这样一种错误观念:性病、艾滋病能够有效防止人类滥交,得艾滋病的人往往是滥交之人。实际上,性开放与艾滋病并没有必然关联,很多艾滋病感染者都是通过吸毒、输血等途径感染,而很多性观念开放的人也懂得通过采取安全措施来防范艾滋病。把艾滋病与滥交画等号,大谬特谬。

有人则担心,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就像克隆猴的诞生一样,会在伦理等方面给人类带来不可知的风险。这样的担忧倒不是杞人忧天。进行基因修改,被修改的基因也将可能被后代继承,这是否会对人类基因带来负面影响?基因可以修改,有钱人会通过修改基因来改变后代的命运,会不会导致阶层固化,造成新的社会不公?

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予以正视,并要未雨绸缪,防止技术的不当使用。技术无所谓善恶,但人类要让技术得到善用,要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而不至于成了对付人类自己或少数有钱有势之人“对付”大多数人的“武器”。对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人文思考与制度设计也要及时跟上——要让科学技术用于正途,用于为人类造福。盼望基因编辑婴儿能在人类精细周到的呵护中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别轻易用基因编辑婴儿打开“潘多拉魔盒”

■社论或许有必要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健全更严格的伦理审查机制。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