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园林大师陈从周诞辰百年 同济布展再现其不平凡的一生
陈从周先生,原名郁文,字从周,晚年斋号梓室,自称梓翁。祖籍浙江绍兴,1918年11月27日生于杭州,2000年3月15日逝于上海。本文图片均由同济大学提供
主持修复上海“豫园”东部、主持设计云南安宁的“楠园”、指导修复江苏如皋“水绘园”……
陈从周先生是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大师、同济大学教授,今年11月27日是其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11月25日,《百年从周——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展》在同济大学博物馆揭幕,百余件实物、复制品、照片及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一代园林大师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及其卓著成就。
陈先生擅长文史,兼工诗词与绘画。
陈从周1918年11月27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38年至1942年就读于之江大学文学系,1950年至1951年间先后任教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和苏南工业专门学校。
1952年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成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创立人之一。1956年,陈从周在同济大学完成了《苏州园林》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为他后来成为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他集数十年研究成果之大成,发表了《说园》系列文章,成为重要的园林理论文献,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陈从周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提倡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他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等著名的园林,设计建造了云南的楠园、杭州的西湖郭庄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以独有的方式,运用园林为载体,致力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延续和集成。
陈从周先生的博学多艺形成了独特的治学风格,他为同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指定的阅读书目涵盖从四书五经到明清笔记。他在培养学生方面耗费了大量心血,在同济大学执教时期,每年的暑期实践,他都亲自带学生到苏州、扬州、泰州、如皋一带进行测绘,把认为有价值的古建筑和园林都做了测绘,保存园林建筑的布局、用料、图案等珍贵信息。在同济执教半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带出了一批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学者。陈从周与蔡达峰在豫园。
作为陈从周的首位博士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纪念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表示,周先生虽然逝世18年了,但是他的影响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缘于先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和重要学术贡献、先生在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所发挥的影响力,以及他自身的人格魅力。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说,陈从周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都造诣颇深,特别是对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提倡的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在建筑学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时龄院士回忆起1961年他在同济大学读书时,陈从周在松江指导他们小组测绘一座民居大宅时与学生一起爬梯子的情景,郑时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涉足上海的近代建筑研究和保护,他表示,他之所以喜欢中国建筑史,是因为受当年先生的启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锻造出的“同济学派”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弘扬传统精神,弘扬文化自信,脚踏实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陈陈从周先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作为同济大学园林专业的首届学生,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说,35年前,有幸获得陈先生的亲传,回忆起在校学习期间受教于陈先生的点滴,至今还感到温暖和欣慰。
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李雄说,缅怀陈从周先生,要以他为榜样,激励并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园林人,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5日消息,25日17时许,受11级暴风雪袭击,滞困在国道3015线、新疆省道201线和省道318线的玛依塔斯路段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