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秦岭 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近30年 向定乾:从“熊猫小子” 到“熊猫爸爸”
雪地里吃竹子的大熊猫向定乾 摄
巡山,回来后把搜集到的数据——水源温度,土壤湿度,大熊猫的齿痕状态、粪便、脚印等野外活动的信息一一登记。日复一日,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向定乾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至今已经近30年了。
近30年来,向定乾扎根秦岭,从事野外巡护、监测和研究工作,拍摄和保存了大量秦岭南麓野生动物的珍贵照片,为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向定乾和大熊猫之间有过许多故事,同事们都叫他“熊猫爸爸”。他说:“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叫我‘熊猫小子’。现在年纪大了,队里新来的同志就喊我‘熊猫爸爸’了。”
1989年7月,19岁的向定乾成为当时长青林业局华阳林场的一名工人。“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在山里活动,因此对地形比较熟悉,被组织上派去协助北京大学的潘文石教授研究大熊猫。我的主要工作是手持跟踪仪器,背扛试验箱,给大熊猫研究小组带路。”向定乾说。
也是在那一年,向定乾和大熊猫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在山林里目睹了大熊猫“雪虎”出生的全过程。他给它取了个小名叫“虎子”。
在后来的20多年里,向定乾把“虎子”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写在自己的护林日记里。在山间相遇的时候,只要他一喊“虎子”,“雪虎”就会憨头憨脑地跑过来。
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中极少能观测到大熊猫,可向定乾在巡护中却时常能和“虎子”相遇。他说:“这就是我和大熊猫的缘分吧,所以我更应该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也正是这样的缘分,曾经让向定乾从千里之外的北京,不顾一切回到大山深处。1994年年初,向定乾决定去北京发展。开始“北漂”生活后他发现,一切都与熟悉的山林生活截然不同,每天他都怀念着大山和森林,怀念着那里的“老朋友”。向定乾笑着说:“只坚持了半年就回来了,等回到山里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再也不会离开。这里的生活才是我这一辈子该过的生活。”
1995年,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向定乾正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一员。他一直坚守在巡护第一线,熟知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活动轨迹等。2008年3月17日,经过连续半月的守候,向定乾拍到了野生大熊猫野外交配的照片,被确认为“世界首例”。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分布及特征,每次巡山,向定乾总是走一路、拍一路。回到林场宿舍后,他将不认识的动植物照片挑选出来,翻阅书籍、上网查询或发给熟识的专家帮忙辨认。查清楚了,他就及时对照片进行标注。
多年的积累,向定乾熟知了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202种兽类的活动规律,掌握了369种鸟的形态特征,成了保护区里的“百事通”。他的许多图片资料,更是记录下一些动物鲜为人知的生物学习性。他曾在保护区发现了云南、贵州一带才有的大拟啄木鸟,为专家研究气候变化和物种迁徙提供了重要参考。记者石俊荣通讯员林轩
新闻推荐
来论由于医疗行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商业方面的“等价交换”思维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医疗领域。近日,一份《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