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切一刀”咋就成了“一刀切”?

广元日报 2018-11-21 06:48 大字

特约评论员张厚美

近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在山西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推行清洁取暖的初衷是防治大气污染,可上述做法根本无助于污染治理,还加剧了污染。这样的“治污”违反规定、漠视民生,背离了治理污染的本意,绝不是简单的工作方式方法欠妥,而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在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专题警示教育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强调,“一刀切”行为是生态环境领域中的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及时消除。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坚决遏制假借生态环境等名义开展违法违规活动。

这一表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这一表态,传递一个信号,那就是:对不达标的污染企业要坚决“切一刀”,但在整治污染的过程中要防止“一刀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整治决不能手软,治污决不能打折,问责决不能含糊,该“切一刀”就得坚决切、果断切、及时切,要“切”得其时、“切”得其所、“切”得有效,真正“切”出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意度。

但是,“切一刀”必须科学切、精准切,要尊重实际、遵循规律。整治污染企业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刮一阵风”——“风”来时“压倒一切”,不管企业是否符合环保要求都“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这阵风过去了,即便环保尚未达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集中停产整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刀切”行为,从表面上看,似乎力度很大、见效很快,但由于违背实际情况、科学规律和依法行政的要求,时间一长终会“露出破绽”,实质上大大不利于生态环保工作的推进。正如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所言,污染防治领域的“一刀切”行为,其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表现,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及时消除。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本目的是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督促企业落实生态环保要求,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应坚持法与情相结合,既严肃执法、铁腕治污,坚决砸掉“高污染的生意”,又注重人文关怀、民生观照,用心捧好“老百姓的饭碗”。坚持“边督边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督察部署要求的重要手段。对督察组提出的问题,要虚心接受、照单全收,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既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又加强政策解释、做好思想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关停、搞“一刀切”,确保问题整改群众满意、督察组放心。整治过程中也要积极热情地对有关企业给予帮助,引导企业既抓环保又抓生产,实现双赢。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对生态环保人员的作风、能力、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的生态环保“铁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整治污染企业不能“一刀切”,“无论是关停、搬迁还是转型升级,都不能一关了事、一搬了事,要高度关注人的走向,热情帮助企业找发展出路,协助解决员工就业安置等具体问题”。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摒弃“部门思维”和“本位主义”,强化作风建设,摒弃“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法制观念和科学意识,依法行政、科学办事,强化能力水平建设,克服“本领恐慌”,提升业务素质,让老百姓的生态福祉更有保障。

新闻推荐

破旧立新革陋俗,保护生态走在前 金家岭街道各社区积极落实文明殡葬和文明祭祀工作,倡导移风易俗

金家岭社区召开文明殡葬动员大会。半岛记者张杨报道本报讯为进一步抓好殡葬管理工作,确保今冬祭祀活动安全有序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