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兰山论语】学习培训重在效果

甘肃日报 2018-11-21 05:31 大字

公韵涵

在管理学上有这样一则定律,即“边际递减效应”,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产品的增量反而会有所下降。譬如,为一个饥寒交迫的人提供一份热腾腾的食物,刚开始是一种“雪中送炭”,让人不胜感激,但随着给予的食物越来越多,反而对方的喜悦感和满足感都会下降。

眼下,为了给党员干部补足“精神食粮”,各个单位都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或者举办各种培训班、研修班。刚开始培训时,由于“边际效应”的新鲜感,很多同志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主动参加的人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找人代签字、代为“打卡”学习的作假情况,让培训流于“花架子”的形式主义,激发干部学习积极性更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莫让干部培训受困于“边际效应”,停泊在“框架”边缘而失去“主心骨”的内涵,必须在形式、内容和反馈上花大力气、下实功夫。

培训不流于形式,变“空花架”为“实盆栽”。不少单位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确实煞费苦心,比如组织参观红色遗址,本意是让党员干部接受革命先烈的精神洗礼,结果却将严肃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大家忙于自拍或合照的过程,让学习效应大幅度“递减”。而且,活动结束之后,来此参观的初衷是为了什么,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效果,往往无人问津、无人在意。要知道,组织学习、培训,本身并不是为了完成某一项任务,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道德修养,更加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息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在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之初,组织部门首先要在培训的绩效和达成的愿景上作一番细致入微的考虑,从选定主题、购买资料再到后续跟进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表”,确保达成既定的目标。如此,才能在培训的“花架”上放满充实的“盆栽”。

内容不失于空洞,变“绣花枕”为“实包袱”。很多时候,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初衷,是为了查漏补缺,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为实际工作助力加油。但在学习、培训的方式上,很多单位出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的考虑,倾向于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比如,讲课时过分强调声画效果,一味在形式上夺人眼球。这种“眼花缭乱”的讲授方式,其实内容单薄,而且碎片化严重,无法让党员干部系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对此,组织部门应在培训内容上仔细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学得扎实、学得深入,变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为用得上、靠得住的“实包袱”。

反馈不急于应付,变“打卡关”为“长效关”。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才能久久为功。为了避免越学越没劲的“边际效应”,组织部门应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反馈,比如建立学习群,收集学习感言、布置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成果等,确保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有所思。这样一来,既杜绝了学习只是应付差事,只要点个卯、打个卡就算“过关”的心态,也有助于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抓好学习培训工作,是增强党员干部“真本领”的持久战。只有在形式、内容和反馈机制上避开“边际效应递减”的陷阱,才能引导党员干部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新闻推荐

义乌一村庄发现上百个恐龙足迹化石

浙江省义乌市是闻名中外的小商品之都,而在距今8000万到1亿年前,当地则是“恐龙乐园”。浙江省的古生物学家经过近5年的调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