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甲午海将曾宗巩 被忽略的翻译大家(四)

华西都市报 2018-11-21 04:03 大字

曾宗巩家族合影。(应拍摄于1913年前,左起第三人是曾宗巩,侧身后是他的妻子。)

曾国藩编选的《十八家诗钞》。

温故而知新,扫码上封面看精彩视频。

壹 北京故居

侄子曾国麟的孝敬

曾宗巩在海军部任职,除了短暂的晚清和抗战时期,主要分为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两个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曾宗巩住在北京的北皇城根大街,也就是现在的地安门东大街,在路北的一座四合院。

据曾兆惠介绍,这座四合院是曾宗巩大哥的儿子曾国麟买来孝敬给他的。

关于这座房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曾宗巩兄弟五人,排行老三。老四早年去世,他们的父亲也去世得比较早。他们是由祖父和母亲带大的。后来兄弟四人都陆续去了水师学堂读书,接受了当时最新式的教育。

祖父去世后,按照中国传统,应有长房老大担任“家长”一职,但兄弟四人却民选公推老三曾宗巩作为家长。

曾兆惠说,很显然他们是受到当时西式教育的影响,以能力来论。

曾兆惠说,家里流传下来的说法是,三叔公曾宗巩平时沉默少语,但威严,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因此侄子曾国麟在北京买下这栋宅子,可以说既是孝敬叔叔,也是孝敬家长。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父亲调到北京工作,曾兆惠曾在这座宅子里住过一段时间(1953年-1954年),印象很深,她记得四合院是一个三进院,其中一进院当时住的是杜近芳女士,另一进院住的是一位姓蔡的阿姨,曾兆惠说,她应该是蔡元培家人,两家关系很好。

“文革”后,这里变成了大杂院。

1927年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曾宗巩也随海军部一起来到南京。

据曾兆惠的堂姑曾国宁讲,曾宗巩在南京住了有将近10年的时间,她曾多次看到过他。

离开北京时候,曾宗巩将房子又还给了曾国麟。此后,曾国麟的后人就一直住在这里。

如今这座院子变成了三个门牌号,中间原本大门的位置变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两侧有两个门洞,进入后,依稀可见当年的风貌。在院门口有一棵需要环抱的大槐树,已经有年头了,见证着发生在这座四合院的悲欢离合。

不过在曾兆惠心里,这座小院永远是她当年记忆中的那幅样子:

1953年夏,我住进曾宗巩故居时,故居很清雅。一条小甬道,道边开着白色的马蹄莲;尽头是一棵梨树,秋天结果。

四合院里种着金合欢,粉红色的绒花在绿叶上淡淡散香。还有两棵海棠树,第二年五月我看见春满枝头花满树。这,就是三叔公故居的美。斯人已去80载,后辈无论见过或没见过,却总在心里触摸他的遗痕。所以,他永在!贰 病逝上海

去世日期一直成谜

在北京、南京度过了海军生涯后,曾宗巩来到上海。

为何晚年要到上海,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信息,推测来看可能跟在海军部任职的侄子曾国晟有关。当时曾国晟担任江南造船所监造官,抗战爆发后他受命在上海秘密设厂制雷。不过在1938年上海沦陷前,海军制雷所迁到了湖南辰溪。

另外,曾宗巩的大儿子曾国桐(曾桐)在1930年到1933年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后来在中央飞机制造厂的杭州厂任职。

此前关于曾宗巩准确的去世日期,一直都是一个谜团。

2018年7月5日,在接受采访前,为了确认三叔公最后的岁月,曾兆惠专门给堂姑曾国宁打电话。

曾国宁今年90多岁了,是曾兆惠家族近支九叔公的女儿,曾在福建师范大学管人事,如今依然头脑清楚。

曾国宁告诉她,1938年的时候,她只有10多岁,在上海不止一次见到过曾宗巩,当时他已经病得非常厉害了。

曾兆惠说,在确切地知道三叔公是在1938年去世时,她非常难过。

讲到这里,曾兆惠对我说了下面一段话:

我宁愿三叔公死在1937年之前,或者在抗战胜利以后,我不愿意他死在那个时候。叔祖那个时候一定很痛苦,如果我是叔祖我也很痛苦,你想想看,甲午战争的时候,叔祖是在扬威舰上,跟日舰打到了最后,最后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我相信叔祖心里头的恨是没有过去的,只不过我们那时都还小,又是后一辈,也不在他身边,他自己不讲。但是他心中那些东西肯定在,他是一个军人啊。

后来我看到三叔公翻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冒险的题材,都是见血的东西,可知他是一个很血性的男儿,一个很血性的男儿不但不能看到我们报雪甲午之耻,结果看到的是战争爆发。那时南京大屠杀已经发生了,国都丢失了,上海被占领了,他一个病重的人躺在床上,设身处地想,他心里会不会很痛苦?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这件事。我心里就好像我是叔祖一样,非常非常难过。

三叔公为什么特别值得我们纪念他,除了他是一个很忠诚的海军军人外,我觉得是他壮志难酬,最后躺在床上的时候国破了,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他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悲剧人物。我们海军后代的这种痛苦都在这个里面了。

说这些的时候,年届80岁的曾兆惠眼含泪光,闻者动容。

当时抗战已经爆发,上海也已沦陷,曾国宁后来跟着家人离开上海,曾宗巩后来如何终老,葬于何处,她就不知道了。

新闻推荐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太原迎泽区“一刀切”式禁煤是懒政怠政 煤炭大省群众靠捡柴过冬?

从11月17日凌晨到18日中午,尽管宋进军(化名)已经两次收到区里配送的25袋洁净煤,但对今冬的取暖问题,他仍然忧心忡忡:“眼下政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