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释放更多红利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中国经济网11月20日消息,一点接入、一站式办理,从“串联式”申报,到一次性、同步化“并联式”流程再造……作为一项发端于自贸试验区、颇具代表性的制度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仅成为自贸区建设的“标配”之一,还有力助推了我国国际贸易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成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对于很多“老外贸”来说,以前最头疼的要数准备报关材料,不仅手续繁琐、费时费力,还要在海关、商务、边检等多个口岸部门之间来回跑。“眼看货物堆在货场上却上不了船,多耽误一天就要多损失几千美元,着急啊!”这样的吐槽并不少见,如何最大限度地简化企业申报流程、促进贸易便利化,成为口岸各部门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2014年6月,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不到9个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动。从一开始,该试点就围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制度高地”的任务先行先试,彻底摒弃了“政策洼地”的传统思维,为全国自贸区建设及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示范。
试点成效如何?企业说了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采用互联网接入,企业可随时随地录入申报数据,不仅减少了重复录入工作、降低了企业成本,还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让企业得到满满的获得感。
“我国是全球贸易大国,通过“单一窗口”建设,能够极大提高国际贸易供应链各参与方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口岸管理和服务机制,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组组长、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说。
依托各自贸区良好的平台支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加快,并逐步实现了从“方言版”向“标准版”的升级。
据悉,“单一窗口”目前已实现与25个部委的系统“总对总”对接,提供了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展览品申报、许可证件申领、原产地证书申领、企业资质办理、查询统计、出口退税、税费支付、加贸保税、跨境电商等12大项基本功能,满足海运、空运、公路等各种口岸类型和特殊监管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办理,实现“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键办理”。
值得称道的是,“单一窗口”全部实行免费申报制度,所有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全部免费,赢得了企业的普遍点赞。截至目前,“单一窗口”单日申报量已突破86万票,主要申报应用率提升至80%,累计注册用户60万余家,总申报业务量超过1.45亿票。一方面通过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借助流程再造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口岸职能部门的风险防控能力,强化贸易监管效能。据统计,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使用之前,在进出口环节仅海关需要验核的各种监管证件达86种,涉及19个部门。从11月1日起,进出口环节46种监管证除保密需要等特殊情况外,其余全部实现联网核查。
据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用户可直接登录“单一窗口”门户网站线上申请,发证部门审核通过后将证书电子数据传输到海关,并在通关环节实现与报关数据的自动比对、智能验核,审核结果再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给企业,实现了监管证件申报、审核、通关和反馈的全流程网上办理。
目前,以对标国际为核心的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已基本确立,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来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进区、后报关”“自行运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多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已率先对接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通关无纸化率从自贸区挂牌时的8.4%大幅提升至90%以上。在普华永道、上海美国商会等机构调查中,“先进区、后报关”制度被企业评为最重要、企业受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自贸试验区改革之一。
(原题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释放更多红利》)
新闻推荐
采访对象:赵启正,1940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1984年到1992年期间,历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