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厚植匠心文化 ——厦门市海沧区总工会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第二十四届职工技术比赛暨厦门市汽车服务职工技术竞赛在海沧举办 (王锟 摄)
劳模和工匠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发挥“传帮带”作用(邓娜 摄)
前不久,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马青路上云集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行业大咖,他们拼技术、斗胆识、赛能力,一同角逐全国销售精英总决赛。海沧区汽车行业工会主席郭仲伟自豪地说:“正是由于企业工会的优势凸显,才能在全国上万家经销商中脱颖而出,赢得赛事的举办权。”
工会助推企业的发展,从1.0时代迈进3.0时代;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提升工人队伍素质;工匠精神引领,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
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五大发展”先行区的决策部署,突出主业主责,通过行业引领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工匠人才选树、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等工作平台,强化技能,提升素质,着力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形成海沧工会工作品牌和亮点,在改革创新中发挥作用和力量。
改革创新推动工会3.0时代
“从1.0版本迈进3.0版本,工会在助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郭仲伟说:“1.0版本是企业有企业文化;2.0版本是企业成立工会组织,有架构;3.0版本是企业设立党组织,由党建引领工建,工建促党建,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团队建设双丰收。”
2015年,海沧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叶通水到汽车企业调研工会建设情况,他建议成立汽车行业工会联合会的想法,与郭仲伟一拍即合,于是在郭仲伟牵头下组织25家汽车企业组建厦门首家汽车行业工会联合会。
“以前行业的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存在相互挖墙脚,相互拆台的现象,发展举步维艰。”回想起曾经汽车行业里存在的困境,郭仲伟很感慨。
如今,在海沧区总工会的推动下,汽车行业定期举办技术竞赛,竞赛成为了企业学习平台和信息中心,也成了助力企业发展的智力源泉。“同行相互沟通,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汽车行业逐渐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郭仲伟欣慰地说。
今年6月,郭仲伟所在的企业开创了员工关爱日,举办“吉家宴”款待员工,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来自工会大家庭的温暖。据了解,现在企业职工的流失率大大地下降了。
“在工会的推动下,员工能更安心工作、生活,真正获得内心的归属感与幸福感。”2016年“莫兰蒂”台风来袭,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在企业屋面掀翻一半的情况下,职工们在工会发动下,一半自救,一半参与社会救助。同时发动汽车行业的兄弟企业协同救援,启动客户关怀免费为破损玻璃贴膜,快速理赔等关怀。
近年来,海沧区总工会加大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力度,依据辖区企业特点,依托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建立了汽车行业工会联合会、生物医药行业工会联合会,危化品行业工会联合会,为各企业工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后,发挥其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小到员工的思想变化,在工作上、生活上,工会都耐心细致一一解决。通过工会工作,有效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并将其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可以说,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建立,对企业发展的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叶通水说。
培育技术更硬、本领更强产业工人
上个月,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李燕,在全市性的生物工程实验技能比赛中以稳定的滴液技术脱颖而出,正是有了展示其精湛技艺的机会和平台,她从普通的微生物检验员,调整到生物学活动测试的重要岗位。
这次生物工程实验技能比赛是在海沧区总工会的推动下,在全市范围医药领域首次开展的该领域的技能竞赛,吸引了全市20多家知名的医药企业,200多名医药产业工人参赛。
“比赛让新老员工同台PK,是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检验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效果,也提高了员工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意识。”特宝医药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杨美花激动地说,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公司工会推动下,企业的培训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引导广大产业工人钻研技能,员工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最好方式。
生物工程实验技能竞赛作为全市首创新兴行业竞赛,历时近1个多月,吸引了全市18家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近200名选手参加,既有中专学历的一线检验工,也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分析师,“生物工程实验技能大赛”在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达到250万人次。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是时代的需要。海沧区总工会紧跟新时代的步伐,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和鼓励基层企业工会开展技能竞赛,引领各行业各领域的广大职工通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节能减排等多种形式活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了工人主力军作用。
行走在海沧区的大街小巷、社区村落,目之所及干净整洁,绿化多姿多彩,赏心悦目的环境与多年来海沧区注重环卫绿化从业人员的技术提升密不可分。
“绿化工作是技术活,即使是简单的花木修剪里面也暗含玄机。”海沧城建园林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孙凤利说,工会特别重视职工技能的提升,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交流,更把园林景观技能比武打造成为区域特色的职工技术竞赛项目。
金砖期间的“三比一创”立功竞赛活动,在园林景观、汽车售后服务、物业维序、人防安保等13个大项目40小项目的竞赛,共有108家单位,5700名职工参与,有6家企业(班组)被评为先进单位(班组)、5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8年,厦门市第24届职工技术比赛“汽车维修漆工”项目,作为厦门市第24届职工技术比赛的开幕式,吸引了40多家汽车4S 店、汽车维修企业的250余名汽车维修漆工、贴膜工报名参加,有22名行业精英最后进入决赛。
为了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海沧区总工会重视发挥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搭建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立交桥”,畅通合理流动的“绿色通道”,形成产业工人持续学习成长的“快车道”,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优创效。
工匠精神引领产业工人新时代风尚
近年来,海沧区总工会积极推进以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革新企业工法、工艺为重点,在车间一线建设职工创新工作室,把职工岗位创新嵌入企业研发链条,增强全员参与创新的内生动力。
“技术状元”邱海君是厦船重工的一员,20多年来,他在“焊花”的洗礼中练就一身本领,他形容打造一艘船就像缝制一件衣服,焊接就需要把全部的“布料”合成起来。朴实的邱海君骄傲地说:“我的青春在焊花里逝去,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做了一生最有价值的事业。”
邱海君不仅是一名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更是技术革新的推动者,他合作研发的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有效地提升了效率,推动企业更好发展。作为省级船舶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邱海君承担着带领团队的任务,他希望将所学教给更多的年轻人,就像自己刚进厂时那样,师傅手把手地教学,让徒弟爱上焊接。
推动劳模集群效应,弘扬劳模正能量。海沧区总工会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抓手,分别组建了蔡月英、江风阁、林志雄、王鹭鹰、陈建兵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更好地引导“师带徒”活动。近3年来,海沧区有2家企业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7家被授予省级“工人先锋号”称号、271家荣获市级“工人先锋号”称号;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5家,职工创新工作室9家。
为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我国工人运动的主题。海沧区总工会大力弘扬匠心精神,以“海沧工匠”为标杆,发挥“1+N”的育人效应,以一树十、树百、树千,不断带动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提升。
在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一间小会议室里,“海沧工匠”获得者郑天源每天都要和团队进行业务探讨,郑天源是团队带头人,也是技术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20多年的摸索与坚持,让他成为了行业好手,他所带领的班组,先后获得了全国、福建省及厦门市“工人先锋号”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匠人的坚持,是师带徒模式的探索,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杨京伟、蓝日师、朱礼艳、胡金城、杨成祥……一个个来自海沧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汇聚成了一股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坚忍不拔的“工匠精神”,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产业工人的心田。
用“劳动美”的工匠精神提振产业工人的精气神,海沧区总工会先后组织开展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劳动美”工人主力军摄影比赛、“活力海沧·匠人精神”观影会、“工匠精神·敬业人生”读书征文、“最美海沧匠人”事迹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工匠自身的成长故事,诠释劳动美丽和奋斗光荣,融合了“匠心”文化。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广大职工中接力传承,凝聚起新时代磅礴的力量,为“劳动美”注入了生动实践。叶通水表示:“海沧区总工会培育和挖掘海沧匠人精神,厚植匠心文化,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的拼搏精神,如今已成为了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在鹭岛薪火相传、生根开花。”(邓娜)
广告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哈尔滨11月18日电(记者王君宝)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8日,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北“一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