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华姓氏分支变迁之原因 □采诗

西安晚报 2018-11-18 04:55 大字

在全世界,华夏姓氏产生得最早,内容最为丰富,支脉最为庞杂,传承时间最为久远。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史记》所载“五帝时期”准确时间的上限,约为公元前26世纪。再向上追溯,华夏祖先的姓氏,在司马贞《三皇本纪》中仍可稽考之:“太皞包犧氏,风姓。”“女娲氏,亦风姓。”“炎帝神农氏,姜姓。”而英语世界的姓氏(Lastname或familyname),在欧洲大陆诞生的时间甚晚,英语世界的姓名学专家一致认为:“姓的应用始于中世纪晚期(大约11世纪),整个发展过程基本完成于16世纪末。”(见美国1980年版《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2卷,“Name”词条)欧洲大陆普遍使用姓的历史,只有400余年;而日本人在公元5世纪晚期才开始有姓。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特定姓氏,都有着其充分发展、曲折变化与支脉庞杂的历史。以徐铁生《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为中华姓氏研究最新与最高成果论著)为例,其中收录了31684个姓氏,且已钩沉出李姓(现今中国第一大姓)源流乃97个分支、张姓源流乃83个分支、王姓源流乃71个分支、刘姓源流乃55个分支、陈姓源流亦为55个分支、杨姓源流亦为55个分支、赵姓源流乃53个分支等。

分支如此之多,是因为古往今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姓氏——

1.因避难、避祸、避仇而改姓。比如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老百姓为了避难就得背井离乡,甚至皇亲贵族也要避难,更改姓名就成了常事。

《史记·范雎列传》:范雎,祸及身,更名曰张禄。西汉末,左丘明十五代孙左丘起,王莽征召不就,恐及于祸,始去“左”为“丘”氏。司马迁的后代,因避难而将司马氏改为同姓、冯姓两支。《晋书·嵇康列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金介甫《沈从文传》(中文全译本)第一章所云:沈从文的母亲姓黄,然而“黄家人生时姓黄,死后必改姓张,这说明家族早先必然有人是被放逐贬谪的罪犯。”

2.穷人或平民百姓发达后,撰写家谱时会刻意攀附皇亲贵族。比如萧望之,《汉书》本传说他“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十年。”而后世谱牒妄记萧望之为萧何之后,史家颜师古则力辩其非。

3.豪右缙绅,写家谱时,特请不良文人来制造假家谱。谢国桢在《南吴旧话录·跋》中曾说:“江南大族,依托豪门,造作家谱,以势凌人、霸占民产,欺诈小民。当时无耻文人袁铉辈专以造赝谱为业,此可见明清时代江南之陋习,经久而不能改者。”

4.少数民族姓氏的演变较为复杂,后代亦往往难以稽考。钱穆《国史大纲》第四编第十七章云:西魏孝文帝改姓,“自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拓跋改氏元,其他如长孙(拓拔)、奚(达奚)、叔孙(乙旃)、穆(丘穆陵)、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楼(贺楼)等,皆胡姓改。凡一百十八姓。详见《魏书·官氏志》。”

5.姓随音变。钱大昕《十驾斋养新馀录》卷下:“韩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字随音变,遂为何氏。简雍本姓耿,幽州人语‘耿’为‘简’,故随音变。”

6.冒姓。《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云:卫青原姓郑,冒姓卫。《新唐书·安禄山列传》云:安禄山本姓康,冒姓安。

7.赐姓。《史记·张丞相列传》集解徐广曰:“刘舍,本项氏亲也。赐姓刘氏。”《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刘敬,原姓娄,高祖赐其姓。郑和,原姓马,由明太宗朱棣赐其姓。

8.随养父姓。曹操的父亲曹嵩,本为夏侯氏,为曹腾养子,而改姓曹,事见《三国志》裴松之注文。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云:徐霞客妾周氏,所生子名曰寄,育于李氏,遂以李为姓。

9.从继父姓。《北齐书》卷四十一:“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孤,随母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

10.入赘随其姓。《明史》卷一百二十三:陈友谅,本谢氏,因祖赘于陈,因从其姓。《明史》卷一百四十三:黄观,字伯澜,父赘许,从许姓。

11.随主人姓。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第八章云:“在1397年以后,实际上,在法律禁止非官僚家庭占有农奴以后,收养开始成为一种依附关系的变相形式,许多‘世仆’原来是一些孩子,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那些愿意收养他们的富有大族人家。这样的‘世仆’改从主姓,甚至有时还被列为家族的成员,不能与同姓的家族成员结婚。”

12.随笔名姓。艾青原名蒋海澄,因以笔名行世,其子便叫艾未未。当代著名杂文家何满子,原名孙承勳。其孙氏家族是江南世族,乃三国孙权的后裔。因其以笔名行世,子孙也跟着姓何。

新闻推荐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抗日烽火中的赤子壮歌

【新华社昆明11月17日电】在全民族抗战中,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同声相应、并肩战斗,呈现出空前的抗日救国大团结局面,涌现出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