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首家打破铁饭碗的企业

人民日报 2018-11-14 06:46 大字

“收入靠贡献,岗位靠竞争;搬掉铁椅子,打破铁饭碗。”尽管时隔30余年,张庆伟对1987年上海建设机器厂成为首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还是记忆深刻。张庆伟时任上海建设机器厂副厂长,作为亲历者,具体参与了实施过程。

上海建设机器厂有着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工人们在简陋的生产条件下,成功用小机器加工大零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内部分配上的“大锅饭”,扼杀着企业的活力。“厂里98%的工人是固定工,大家在不同岗位干,拿的钱是一样的。”张庆伟回忆说。

1987年3月,上海市响应中央号召,搞活劳动用工制度,选择建设机器厂作为试点。一个月后,厂内各车间用工部门,与占全厂工人总数83%的固定工签订了为期半年的试用合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又签订了正式的上岗合同。在这期间,全厂有11名工人因不合格而转岗、下岗,有7名在二、三线的工人因考核成绩突出被充实到一线岗位。

与此同时,厂里还配套改革了工资和培训制度,建立了正常的升级制度,加强工人技术等级和转岗培训工作。

端走“铁饭碗”,取消“大锅饭”,厂里出现了可喜的景象:愿意上一线岗的人多了,努力学习技术的人多了,满勤、勤快干活的人多了。很多工人为了达到最高生产指标,8小时干不完,下班后继续干;提前干完了,又来找活干。

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长,1987年企业上缴税利比核定基数增长10.2%,年人均创利达到6549元,年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900元,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此后,上海建设机器厂与香港路桥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从最初的年产值5000万元做到最高峰时的十几亿元。如今,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又入股公司。

“任何改革,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张庆伟至今体会仍很深刻,企业之所以发展壮大,关键是在用工制度上创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

(原题为《首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上海建设机器厂——打破铁饭碗 取消大锅饭》)

新闻推荐

刘志敏:宁死不屈的巾帼英雄

刘志敏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英烈档案刘志敏,1904年7月出生于河南罗山县。1934年12月底,刘志敏战斗中被俘。1935年6月,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