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日照日报 2018-11-13 06:07 大字

本报记者 孙向阳

11月8日,东港区陈疃镇石灰窑村154户村民全部签订搬迁协议。这是陈疃镇库区异地搬迁的第一村,也是东港区41个环库搬迁村中第一个签订搬迁协议的村庄。

在陈疃镇党委书记赵东波看来,100%的签订率是意料之中的事。他的这份自信和底气来自于陈疃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的目标引领,更来自于传承发扬“担当、实干、协作、奉献”的日照水库精神,激发了陈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日照水库环库湿地和乡村振兴战略试验区”,以此为契机,陈疃镇抢抓机遇,按照安置区、产业区、旅游区“三区共建”思路,规划建设宜居宜游宜业莓香小镇,并率先启动全镇19个村、12000余名群众的合村并居工程,以此实现水源地生态涵养和库区百姓精准脱贫的双赢效果。

“这辈子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楼房”

11月8日,小雨。

凉!立冬时节的雨真是冻人,然而,刚刚在搬迁协议上摁下手印的王凡株,心里却是异常的热乎:马上也能住上楼了。

王凡株所在的东港区陈疃镇石灰窑村,是日照水库库区村。这一天,全村154户村民全部签订搬迁协议。

拿着签好的协议书,王凡株在陈疃社区一区建筑效果图前又看了好一会儿。“这图我都看了好多遍,这是我选的房子,130平”,边说边指着一栋六层楼给记者看。

面对镜头,王凡株难掩心中的喜悦:“从下生以来没想到啊,没想到能办上失地农民保险,没想到能拿着退休证,更没想到能住上楼房,以前是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是住也不愁了!”

和王凡株一样,李宗萍也盼着能住上楼。原来,因为家里的房子旧,早就想着要翻盖,但老伴身体不大好,也没有钱修,“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住上了楼房,上了镇就感觉是进了城,高兴!”

陈疃镇石灰窑是库区村,也是省定贫困村。据村党支部书记贺培军介绍,全村154户、418口人,三分之一是老人。由于村民居住分散,村里没个小卖部,老人感冒打针最远的要跑到5里路外的北疃村卫生室。

“村边上有个北疃小学,只有16个孩子,1年级6年级就只有1个孩子”,贺培军坦言,“村拉垮,房子也都旧了,加上土地都流转了,大家领了失地农民保险,都愿意搬迁。”

8日签协议,“喇叭一吆喝村民都来了”,预期三天的签协议时间,仅用一天全村154户全部签订搬迁协议。

100%里的责任与担当

都说故土难离,石灰窑村搬迁协议签订率为什么能100%?这背后,除了村庄的客观条件,陈疃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无不闪现其中。

2017年,陈疃镇莓香小镇启动建设。在规划中,全镇计划搬迁19个村、12000余名群众,实现合村并居。

“初期选定石灰窑、杨家山子、城顶前、高家官庄4个村、860户为一期试点,稳步推进陈疃社区一区建设”,陈疃镇人大主席申永亮说,“除了石灰窑,年底之前其它3个村将全部完成搬迁协议签订。”

为确保搬迁经得起时间检验,陈疃镇多次邀请市区专家及领导到村实地调研,多方论证。启动莓香小镇建设后,第一时间邀请深圳、上海等地的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数次邀请领导专家召开论证会议。

搬迁工作中最难的是群众的思想工作。陈疃安排包保领导及包村干部逐村、逐户走访调查,多方征求意见,结合群众反馈制定搬迁方案。今年4月,莓香小镇陈疃社区一区建设暨环日照水库村庄搬迁工程启动,该镇还多次组织群众到现场看项目进度。

也正是这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和责任担当,10月31日,石灰窑村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一次性通过了整村搬迁方案。

陈疃社区一区建设的4个试点村中,石灰窑为省定贫困村,杨家山子为市定贫困村,两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12人。这些贫困群众居住的多是上世纪60年代的土夯房,道路等公共设施欠账较多,群众生产生活非常不便。

“整村搬迁镇驻地后,不仅群众的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显著提升,还能就近到企业打工,实现脱贫”,据申永亮介绍,此次由天宁集团带资建设安置区,按照工程进度,今年年底将完成陈疃社区一区建设,计划2019年上半年搬迁入住。

“这是传承日照水库精神最好的机会”

石灰窑村签订协议,开启了陈疃镇沿库村搬迁的大幕。但事实上,村庄搬迁并不容易,曾经,“19个村,搬,还是不搬”,一直在部分陈疃党员干部心中纠结。

从“大家”看,陈疃镇位于日照水库的北岸,环库村庄整村搬迁后,将彻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对日照水库水源的污染问题。

从“小家”看,60年前,库区群众为日照水库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如今,库区搬迁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是这样的考量,陈疃镇下决心:问题再多再难,也要搬!

“60年前,日照水库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担当、实干、协作、奉献’的日照水库精神,如今,陈疃19个村要搬迁,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当百姓的贴心人,当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赵东波说。

于是,陈疃镇领导干部带头调研论证、到户走访,多次进京找专家学者提意见建议。东港国土、住建、发改、规划等多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又加强配合,通力协作。

行动是最好的誓言,这其中有设身处地为民着想的民生理念,有实事求是的人性化考虑,还有看准了就下决心干的担当和魄力。

结束采访时,记者用手中的相机给王凡株留了个影。看着自己和协议书的合影,王凡株笑了,他说,“搬到镇上,热闹了方便了,我还能捡起自己多年不拉的二胡,新生活这就要开始了。”

新闻推荐

慰问生病老党员

本报讯日前,万春街道代垛社区相关负责人一同看望了生病老党员李道友,为其送去了党组织关怀。李道友今年85岁,有着59年党龄,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