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升级版
本报讯(记者于哲通讯员马瑛杰)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将多元解纷工作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盘子”中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和案件繁简分流调解速裁改革,构建起“解纷网络全面覆盖、内外多元有序对接、配套机制健全完善”的多元解纷新模式。2017年,全市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为64.87件,比全省少7.58件;全市两级法院新收案件增幅连续五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民商事案件收案年均增长率仅为0.15%。
打造“一体两翼”解纷网络,构建多元解纷社会格局。坚持设点定桩、由点及面,推动建立起以“诉调对接中心”为体、以“基层解纷网络”和“专业化解纷平台”为翼的多元解纷网络格局。目前,全市法院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置人民调解室、律师调解室、行业性纠纷调解室等101个,常驻特邀调解员156名,年均接受委派(委托)调解1万余件。下沉资源,全面对接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在乡镇人民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在人口集中社区和偏远农村设立114个法官联系点和77个巡回审理点,加强与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基层调解组织的现场对接。延伸触角,有力推动专业化纠纷化解平台建设。联合行政职能部门、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解纷平台,在交通、医疗、保险、家事、消费维权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设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中心,“一站式”调处常见、多发的专业纠纷。
坚持“三个规范”,充分激发外部多元解纷效能。制定《民事诉前程序若干规定》,规范诉调对接流程,实现诉内诉外解纷程序的无缝衔接、顺畅运转。规范诉前分流,实现纠纷有序导出。在诉调对接中心指导分流室配备专职指导分流员,帮助引导当事人细算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五笔账”,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诉前调解。规范诉前调解,提高诉外解纷成功率。加强对诉前调解的跟踪监督和指导支持,推行“鉴定前置”“以保促调”“难案联调”等做法,有效增强诉前调解效能。规范司法确认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当场提出修改建议指导补正;对符合确认条件的,当日出具确认裁定,及时予以确认,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办理司法确认案件2802件。
强化“四个推进”,提升内部多元解纷质效。制定《民事速裁程序若干规定》,实现诉讼案件的有序分流、高效办理。推进繁简科学分流。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庭或法官工作室59个,按照“1名法官+N名法官助理+N名人民调解员+N名书记员”的模式,灵活组建速裁团队,对经繁简分流筛选出的简单案件,按照速裁程序快速审理。2017年以来,共速裁案件2.9万余件。推进类案专审。探索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对物业、家事、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等多发性案件,进行类案集中审理。推进二审速裁。在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成立“王斌法官工作室”,对于部分“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无新事实、新证据、新理由”的上诉案件,直接速裁解决。2017年以来,该速裁团队办理二审民事案件2814件,占全院二审民事案件结案数的25.5%,平均办案天数23天。
完善配套机制,保障多元解纷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市中级法院还与市工会、市妇联、市教育局等10余家单位联合下发文件,就合力化解纠纷达成共识。强化非诉解纷能力培养,提升调解能力。成立指导人民调解讲师团,提供“订单式培训”,采取法律讲座、观摩庭审、提供典型案例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调解员解纷能力。强化保障考核,注重增强工作动力。依托分调裁系统,市中级法院每月对全市法院诉前分流纠纷数量、诉前调解成功率、司法确认数进行通报,充分调动各基层法院积极性,全力推进多元解纷工作开展。
新闻推荐
新华社郑州11月8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3000多年前不足10岁的孩童,头骨顶部正中却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圆形穿孔。不久前于河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