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把孩子们从培训班拉到剧场里来
近年来,随着亲子市场日益蓬勃,儿童剧需求增长迅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去年首次举办了演出交易会“儿童剧专业平台”,打造了一个集聚中外资源的儿童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外的儿童剧团和有关艺术节可以进行推介演出、演出交易、行业交流,同时举办论坛。
在今年的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这一“儿童剧专业平台”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再次举办,并尝试了推介演出+嘉宾讨论+展商交流的模式。平台挑选了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儿童剧作品进行推介演出,同时举办了一次专业论坛。来自国内外的近100位儿童剧专业人士,16家展商,以及通过微信报名的80多位普通观众,针对今年的主题“儿童剧的观众拓展”展开了讨论。
在这场讨论上,不同国家的嘉宾就各自的儿童剧现状进行了交流。而在当下中国,“怎么把孩子们从培训班拉到剧场里来”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中国儿童剧业最大的竞争对象,可能就是孩子们的宝贵时间
“在中国,我们做儿童剧的应该跳出演出这个行业,看看竞争对手究竟是什么?妈妈们辛劳一周之后,为什么还要疲惫地带着孩子出去?我们应该跳出剧场行业,去看我们孩子究竟把时间花在了哪里,他们为什么没有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和剧场一起、和艺术一起?”
在这场论坛上,这几年在儿童剧界颇有口碑的小不点大视界的联合创始人、上海剧场总经理宣振兴认为,在中国,每个家庭的孩子可能都会面临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如何把孩子从培训班拉到剧场里来,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他经常会和家长们谈到这样话题:
“剧场可能是孩子最奢侈的课堂,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灯光、舞美、印象,这样45分钟的课,所以,你要让孩子坐在金宝贝椅上,还是坐在剧场上?当我们把一个月、一周、每一场的演出内容都给孩子安排好的时候,每个周末像一场环球艺术之旅,这时候妈妈眼前展现的,就是孩子在剧场欢乐地成长,在艺术的滋润下成长,不断突破自己。而妈妈也在突破自己,这样的一个全新的生活状态。”
宣振兴最后谈到,剧场应该带着所有观众一起往前跑,一直追艺术潮的前沿,而不能完全地臣服于观众,随着市场的潮流提供内容。
在今年的儿童剧平台上,他们出品了一台《唱着唱着,几千年》,这是一场原始藏族民谣与昆曲词唱的原创跨界亲子音乐会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新颖,打破了儿童剧的固有创作观念,也拓宽了儿童节目内容的边界。
精英文创·鲸鱼创艺艺术总监刘晓邑也谈到了当下中国儿童剧面临的观众时间问题。“在中国,似乎只有2到6岁可以看戏,上了小学就没有时间看演出了,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老师根本不可能让你们出来看演出。我们在北京下校园,基本都是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三年级以上没有看演出的机会。给他们做工作坊的时候,有的老师说特别好,能不能周六日给我们学生做一个工作坊。”
刘晓邑说,通过戏剧,很多小观众都和他们交了朋友。“在戏剧课堂上,我说男女同学可以牵手一块走一块玩,但小朋友经常不敢。私底下他们可能会,课堂上他们就不敢,会很拘谨,我们会让他们睡觉、听音乐,醒来放松再玩可能会好一些,现在的小朋友普遍压力很大。
与此同时,当下的儿童剧还普遍面临剧场场租太高的问题,如果不提高票价,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是民间创作力量,刘晓邑和他的团队一方面努力减低演出成本,另一方面会选择在一些非剧场空间进行演出,诸如博物馆、教室、商场或者学校,这也是为了开发更多的观众。
在现场,刘晓邑展演了他编导的肢体物件儿童剧《海》,作品通过皮影小鱼的视角来看海底的一切,演出通过现场配乐、现代舞和木偶表演的融合,用诗意的方式,在剧场中营造了一片海。
国外儿童剧从业者的宗旨:让每个儿童获得最高质量的剧院服务
相比中国的儿童剧要在市场和课业之间厮杀的现状,国外几位儿童剧界嘉宾的经验介绍,多少充满乌托邦的色彩,让中国同行颇为艳羡。
有29年历史的爱丁堡国际儿童艺术节的艺术总监诺埃·乔丹介绍说,“苏格兰的人口有500万,我们关注0到12岁的儿童,我们格言是让每个儿童都有权利获得范围内最好最高质量的剧院和服务,这也是我们服务的目标和宗旨。“
“我们希望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提供来自全世界的声音。有时候我们台上的可能缺失一些来自不同群体或者地区的声音,比如说可能是有一些残疾的人员,或者说其他问题的人士,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他们的故事。”
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儿童艺术节担任艺术总监兼执行总监凯瑟琳·卡罗介绍,他们的艺术节有25年的历史,同样是为3个月到12岁大的孩子们制作节目,“所以我要确保给孩子们提供对的项目,其中包括为那些支付不起参与艺术节费用的家庭。”
为此,他们有项目帮助新移民和难民,资助他们参与到艺术节当中,“我们的标语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尽量提倡包容性,一方面坚持最高的艺术标准,但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让孩子参与到艺术节当中,能够让他们大胆地参与,尽情享乐其中。”
意大利国际儿童戏剧文化节创始人、总监罗伯特·弗拉贝蒂被称为国际儿童剧领域的泰斗,在他看来,儿童剧第一需要尊重包括孩子在内的观众,第二需要加强对孩子们的观察和研究,第三更需要有一种艺术家之间的分享和合作,“我觉得一定要倾听自己的观众。”
在这场专业论坛上,来自英国的Bamboozle剧团成为很大的焦点。他们针对特殊儿童(自闭症)的多感官沉浸式戏剧《暴风雨也不怕》在论坛现场进行了一次实况直播。整个演出只有6位自闭症儿童和其家庭作为观众。该剧团此前曾经来过上海,这一次再度受邀,演出转播再一次感动了很多观众。
Bamboozle剧团的资深演员妮寇·阿克莱斯在演出后谈到,他们针对特殊观众策划这样的演出,就是希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改变孩子的人生,“当你走进我们剧场空间的时候,我们就在这里等着你,我们也会看我们如何可以一起走向未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节目策划。”
上海儿童剧场总经理梁晓霞在接触了Bamboozle剧团后深受触动,先后引进了该剧团的两个演出,并希望能复制这样的模式,尽可能影响到特殊教育工作者等相关人群。她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隶属于中国福利会旗下,也是一个公益性的剧场,对这个剧场来说,我们要遵循的是奠基者宋庆龄女士基于儿童的理念,为0到16岁的孩子们服务。选择节目的时候,我们选择更多的是有灵魂的,很有诚意的节目。可以是不花哨很复杂的演出,但一定是很有心的演出。”
【专题】2018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新闻推荐
“BienvenueàShanghai.Bienvenueàl'ExpoImport.”(法语)“?.?.”(朝鲜语)“上海へようこ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