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从邮递员到快递哥

德阳晚报 2018-11-07 09:45 大字

在父亲的书房里,挂着一个绿色的邮包。七十多岁的父亲,经常站在那里,一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抚摸着邮包,一边喃喃自语。我知道,这些时候最好不要去打扰父亲,因为那个邮包就是他的精神寄托,就是他职业生涯的见证。父亲的自语,那是他在跟邮包对话,他在回味曾经送邮路上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乡场上成立了邮政所,可是条件简陋,收入微薄,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邮递员。那时父亲已经从东北退伍回乡,因为是农村户口,父亲只得回家务农。乡长跟父亲相识,知道父亲的为人,于是就找上门来,要求父亲当邮政所的邮递员。乡长当时把话说得很清楚:“邮递员是很清贫的,发不了财!”父亲说什么财不财的,能为大伙儿做点事儿,我很高兴。于是这事就定下来了。

一套邮政制服,一辆自行车,一个邮包,这就是邮递员父亲的行头。在乡村机耕道的路上,我经常看着父亲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的身影,寒来暑往,风雨无阻。邻村的王婶,老伴去世了,唯一的儿子在内蒙当兵。孩子非常孝顺,每个月都要写封家信,还要把口攒肚落的一些津贴汇给母亲改善生活。可是王婶不识字,根本就无法看信也无法回信。父亲起初不知道,有一次她看见王婶把信纸倒过来,也看得津津有味,就明白了。于是主动给王婶读信,又帮着回信,这样一干就是三四年。后来王婶儿子提干了,回家探亲,特意提着礼物来登门致谢。这是父亲职业生涯中最为骄傲的一件事。

包裹、信件、报纸、杂志、汇款单,父亲经手的业务何止千千万万。这些年来,父亲骑烂了四五辆自行车,后来为了节约时间,他自费购买了摩托车,这样他就跑得更欢了。父亲退休后,乡邮政所早就大变样了。职工五六个,有专门送信的,有专门在柜台上办业务的,甚至还有了邮政储蓄所,事业可谓蒸蒸日上。可是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如果邮政不在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就竞争不过蓬勃发展的快递行业。

当时,因为一线城市竞争激烈,我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正在四处考察适合我的项目。父亲的抱怨引起了我对快递业的兴趣。快递业已经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县城里面已经出现了两三家快递网点,我知道,全国性的连锁快递业除了“三通一达”和“顺丰”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快递公司。随着电商业务的发展,不少人已经转变思维和生活方式,习惯了在网上购物,本地也有一些人做起了电商,贩卖土特产品。这些种种迹象,充分证明快递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于是,我跟父亲商量,准备在县城里租门面,加盟一家连锁快递,招兵买马,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父亲沉默半响,算是赞成了我的意见。不过,我能看出,父亲心中可谓五味杂陈,他没有想到,连我这个邮政子弟也会来跟邮政局竞争。其实,现在是市场经济,快递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倒逼邮政系统进行改革。

说干就干,我的快递业务很快就在县城里开张了。开始的生意自然还是比较清淡的,我制作了名片,到各大单位和企业去散发,又跟本地的电商加强联络,慢慢地生意就培养起来了。随着网络购物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市民知道了我们这家公司,也开始在我的快递点寄东西。到了每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我和员工们简直忙都忙不过来,收入自然也是节节攀升了。我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安了家,把爸妈也接到城里来享福。

有时候,父亲也会到我的快递点来看看,感受一下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氛围。当他听说有些快递已经实现了当日送达之后,更是惊讶得不得了。其实这没有什么,从邮包到快递车,从邮递员到快递小哥,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变迁的缩影,最终受益的还是十多亿中国人民。

新闻推荐

进博会上“+AI”崭露国际范儿

各国工业和互联网巨头带来不少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首秀”服务领域,活跃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豹小秘”,为参会人员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