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抚江南苹画 追忆民国艺坛雅集的畅叙幽情

鱼丽 2018-11-03 12:48 大字

一提到民国才女,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是“林徽因”、“陆小曼”、“潘玉良”、“何香凝”,然而江南苹也是这一时期文艺圈不可跳过的优秀女性。她是近代知名的女性画家,他跟随陈师曾、陈半丁学习中国画,二十岁左右便入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创立)做助教,民国20年(1931年)参加何香凝创办的女子书画会,解放后入上海博物馆藏从事临摹、复制古画的工作。

随着《江南苹》画册的问世,透过“罗园雅集”、“凌家大宅画会”、“藻韵轩雅集”的追忆,或可隐约窥见那时的风雅。

时值秋爽高洁,沪上雅集形式也渐趋丰富,案上佳茗,袅袅沉香。

在丝竹琴乐相伴之下,风雅之调殊为好弹,亦如古人之雅集传统,“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诗酒唱和,书画遣兴,文艺品鉴……令人悠然远想,有出尘之志。中国文化中的人文雅集、画会雅聚始终具有独特的魅力,文人之间畅叙幽情、惟论琴书的气氛,引人心向往之。江南苹抚琴照

翻看新近出版的《江南苹》画册,其中的画作多种多样,有精致册页,抒写画家情义,有秀逸斗方,彰显绘画精神;白描花笺生动,设色山水雅致;手卷连绵情味浓,挂轴纵贯气势足,一帧又一帧,展现女画家曾经的风雅艺作。但予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江南苹参与的几次雅集、画会,以此留存下来的纸上墨痕。当年的文人雅集已成旧日遗韵,画里相逢,细数纸上清辉记录的点滴因缘,追寻曾经的寻常胜事,梦焉非梦焉?

罗园雅集:初试身手

一九二二年的秋天,北京的罗园,为纪念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诞辰八百八十五周年,召开了一次画家雅集。江南苹正是二十青春韶华时节,应邀参加了这次罗园雅集。

20年代江南苹在北平(京)书房

江南苹当时已拜陈半丁为师,又从陈师曾学画,并享有“槐堂女弟子”的雅称,还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助教,为中国画的传承不懈努力,亦显示了她的实力。

中国画学研究会于一九二〇年成立(一九二六年改名“湖社”),是当时北京地区从事传统国画创作的画家的最大组织,代表了国画界的主流。在学术文艺特为昌隆的民国时代,中国画学研究会经常组织雅集,几乎每月都有一二次,研究会的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地点多在东四银粮胡同的金城寓所或北海公园。与会书画家有王梦白、陈师曾、周养庵、汤定之、齐白石、萧俊贤、萧谦中、陈半丁、傅心畲、姚茫父等名家,一起坐而论画,雅集挥毫,皆笔墨翩翩,楚楚有致,为画坛之翘楚。这些画家均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学养入丹青,雅集乐趣自然非同一般。江南苹能参与其组织的书画活动,表明她已逐渐进入北京画坛的文艺圈。

《香城墨戏卷》(局部)

罗园在北京东城,主人罗雁峰,有亭台楼阁之胜,林木葱茏,菊桂飘香,大厅面临池塘。一时之间,群贤毕至,来者有梁启超、姚茫父、汤定之、周肇祥、王梦白、陈半丁、溥心畬等。忆昔坡仙当年事,与会诸公尽风流。到会的书画家们合作有好几幅画:王梦白画画不爱走寻常路,撇开别人都爱画的梅兰竹菊之类,独钟情于画猪、猴等。他曾以猪入画,被博识多能的胡佩衡誉为“惊动了整个画坛”。这一次,他所绘画作,仍是墨猪一头,泼墨写就,水墨淋漓,看上去活泼劲健,情趣横生;陈师曾于猪旁以几枝疏竹补之,为引用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典,古意横溢,想象最为奇特,可算画会之佳作。又一幅,罗园主人罗雁峰也兴致盎然,挥毫写意,画佛一尊,花鸟画大家凌文渊补画蒲团;又一幅,萧谦中、周养庵与姚茫父合写《前赤壁图》。又一幅,杨令茀、陈师曾与萧谦中合绘《雪堂图》,记东坡居士于壬春所建者。正可以说是“客尽江郎有笔华,一一五色梦中授”(姚茫父诗)。姚茫父题字

齐白石和金北楼、孙诵昭、凌叔华、杨令茀和江南苹,也合作了几帧。另有王梦白水墨绘东坡像,诗人罗敷庵题诗,赠罗园主人。可谓极一时之盛。

雅集期间,江南苹夫君吴静庵虽不作画,但善吹笛。至晚,主人罗雁峰设宴,月明星稀,吴静庵仍吹笛相伴,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雅致情思、古贤意韵尽显,令人有东坡泛舟赤壁之意。文史专家丁闇公与吴梅生,博闻强记,纵谈明季逸事和康乾故事。这次活动,从下午三点一直到晚上八点,宾主尽欢而散。

那一次,年轻的江南苹得到一幅王梦白、陈师曾、齐白石合作的山茶、水仙、腊梅图,山茶红润,水仙清雅,蜡梅倚枝,整幅画作构图清丽脱俗。图上还有姚茫父书款并长题,她爱不释手,奉为至宝。

《罗园雅集图》由才华横溢的姚茫父题跋,诗句典雅,内蕴深厚,于今读来,情意绵厚,也可以想见当初那群怀揣艺术梦想的画家,与当年苏轼所倡导的“西园雅集”,有遥相契知之感。《罗园雅集图》(1922)

当时与会的女画家,有孙诵昭、凌叔华、杨令茀、江南苹四位。其中,孙诵昭为无锡人,能诗文,擅花卉,后拜齐白石为老师,在齐门弟子中,年龄最长;杨令茀也为无锡才女,在北京曾举行过个人画展,有“杨家小妹才气高”的美誉。两人均年长些,时年四十余岁。凌叔华大江南苹两岁,以江南苹年龄最小。姚茫父才华横溢,也感喟于几位女画家参加这一雅集盛事,在《罗园雅集图》的长款题跋中,有二句曰:“纵或彪固书未完,续之彤炜一时秀。”这“一时秀”,即指“孙、凌、杨、江”四秀。姚茫父的行草写得劲健婉丽,渊雅淳古,更为画作增添了古雅的气息。

罗园雅集虽只是一次看似寻常的雅集活动,但却成为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美术史上一件重要的艺术活动。它反映出京城画家们交游的史实,凝聚着当时京城艺术家之间深厚的翰墨因缘。作为“槐堂女弟子”的江南苹虽只是初试身手,却也留下了几许雅集墨痕。《香城墨戏卷》(局部)

无独有偶,在新出版的《江南苹》画册中,另收入有一幅《香城墨戏卷》,是一九二三年的画家雅集。在这次雅集中,留下了师曾的兰竹,半丁的梅花,茫父的菊花,拱北的牵牛花,梦白的雁来红,直支的葡萄……可谓集一时之风雅。而江南苹呢,也在手卷上留下笔墨,一朵绣球花,白花墨叶,风姿绰约。虽是墨戏的随意画作,可江南苹恰到好处地将绣球花点缀其中,寥寥几笔,亦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尤其在众多前辈面前提笔,也是要有勇气的。可见,随老师参加各种雅集,对江南苹来讲,正是学习锻炼的好机会。

“香城”雅集,相距罗园雅集,只隔一年,但江南苹却比前次更显成熟,从雅集之乐,到交游之美,纸上墨痕,记载着她当初的雅集趣事。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民国时期,在传统画派倍受冲击的情况下,姚茫父、金北楼、陈师曾三人是力主提倡传统的,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所以当初的雅集活动并不仅限于画家单纯的聚会,而是彰显传统绘画的要义,办主恢复传统画学正脉。我们于今看待这些雅集,或许更应该看到其中文人的风骨,与艺术上的追求。《香城墨戏卷》(局部)

吹笛赋诗,合作绘画,当时只道是寻常。令人感慨的是,在罗园雅集六十年后,与会诸公大多作古。自师曾师病逝,到一九八三年也恰逢六十周年,时年八十二岁的江南苹,缅怀师曾师及梦白、白石、半丁、茫父、俊贤、定之、雁峰诸位师友,心中无限凄凉,不胜感慨。再见那幅有姚茫父题跋的《罗园雅集图》,也确让人有烟云之感。

《香城墨戏卷》(局部)

凌宅画会:闺阁情深

“一个冬天的假日,金橙色太阳殷勤地晒着画室的纸窗槅上,一片淡墨枯枝影子投在北平特有的银粉墙纸上,似乎是一幅李成的寒林图画在一张唐笺上一般幽雅。”

文中所言的幽雅画室,实是民国著名女作家凌叔华的画室,北京史家胡同24号院的凌家大宅。凌叔华经常在这里举办画家名流聚会,辜鸿铭、陈寅恪、齐白石、徐志摩、胡适、林徽因等,都是24号院的座上客,这里因此也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

凌叔华出生于书香世家,一生与画有着不解之缘。外祖父是粤中画坛高手,其父凌福彭虽身为官员,却嗜好书画,家藏作品极为丰富,亦工于词章书画,与齐白石、姚茫父、陈半丁、金拱北、陈寅恪等画家雅士来往密切。母亲亦通文墨,爱读诗书。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凌叔华与女画家江南苹很是要好。她经常到她的画室谈天看画,也常会遇到江南苹的老师陈师曾、陈半丁;还结识了姚茫父、齐白石、萧厎泉、金拱北、王梦白等京城画家。

江南苹吹笛

一九二三年正月,一个普通的冬天假日。这日室外晴和,室内炉火正旺,暖烘烘地烘出花香,烘出茶香。墙角花架上摆了几盆初开的水仙,一盆朱砂梅,一盆玉兰,北窗玻璃擦得清澈如水,窗下一张大楠木书桌也擦得光洁如镜。凌叔华和江南苹一起做东,邀请大家办了一个画会。在她眼中,江南苹“是个很风雅温柔的少妇,她的夫婿吴静庵是一个很有眼光的收藏家”。

这次来的画家有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王梦白、萧厎泉、齐白石、金拱北、周养庵等人。另外,还有一个美国女画家穆玛丽,是卫色拉大师的弟子,油画、粉画、炭画都画,工夫很深,鉴赏东方艺术也很有点眼光。

在与会画家中,只有江南苹与凌叔华两位年纪最轻,所以她们统统称来客为先生。大家会聚品茗、把盏后,陈师曾、王梦白又合作了一幅图,梦白贡献的依然是墨猪一头,师曾这次是题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亦不俗,莫如竹笋烧猪肉。”引起大家一阵哄笑。接着,白石、半丁、茫父,各人都画了一二张新近得意之作。《香城墨戏卷》(局部)

凌叔华同江南苹一边赏画,一边裁纸磨墨,请众人合作了一幅《九秋图》。画家们胸中有墨,其中,陈半丁的秋海棠笔致苍润,王梦白的菊花清润自然,陈师曾的秋葵逸笔草草,萧厎泉的松树针叶疏朗,齐白石的雁来红黑叶浓郁,周养庵的桂花花叶匀匀,金拱北的牵牛与红蓼韵味生动,姚茫父撇了一片兰草,最后又用魏碑字体题款道:“九秋图,癸亥正月,半丁海棠,梦白菊,师曾秋葵,厎泉松,白石雁来红,养庵桂花,拱北牵牛红寥,茫父兰草,集于香岩精舍,叔华索而得之,茫父记。”虽是戏谑之作,但清逸风怀,引人珍惜。

事后,女作家凌叔华感慨尤生,援用素笔,以《一个画会和几位老画家》为题记载了这次画会。如今这如梦之画会,已渐行渐远,而这次画会的吉光片羽,却很为士林艺界所珍惜。这幅《九秋图》被凌叔华视为藏画中的精品,只可惜翰墨聚散讲缘分,这幅画作后来遗失了。不然,我们也可以借此欣赏到当年江南苹参予的这次画会的精品之作。

凌宅画会,可谓墨韵茶香,更因两位温柔的少妇参予其中,或磨墨,或裁纸,其中笑语盈盈,而略见其雅集风味。值得一提的是,江南苹的夫君吴静庵不会画,但他温文儒雅,替江南苹招呼客人,礼数很是周到。

江南苹于书画之余,与众画家品茗谈天,兴至则合作书画,可见此时,她已是进入快然自足之境。

江南苹在北京期间,与陆小曼、杨令茀等女画家均深有交谊,凌叔华亦是其中一个。从这次画会也可以见证笔墨沉香中蕴孕的友谊,引人回味。

“藻韵轩”雅集:自由随性

一九三〇年,江南苹随夫君吴静庵移居上海,一九三八年定居在富民路的“藻韵轩”。那团融融其乐的雅集之趣,仍然是一种生活常态。

在上海,吴静庵仍喜欢在家招待书画界朋友,也会即兴请朋友挥毫绘画,或者请他们与江南苹合作。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藻韵轩时而会有一些小型雅集。虽只是几位同好的盟约,或染翰挥毫,或切磋揣摩,却也笑语喧哗,似做一回神仙中人。

来“藻韵轩”的有木石翁阮性山、长乐乡人商笙伯等人,经常到家里画画。阮性山,杭州人,又号木石湖。擅设色花卉,尤擅梅竹,均有逸致。中年病聋,忘世绝俗,专心绘事。从现今画册留下的作品可知,江南苹与阮性山一起,合作有几幅画作。

一九四三年,两人合作了一幅《山茶松枝》,题款为:“雪里山茶寂耐看,一枝艳比鹤顶丹。画成偶得东坡趣,诗共松杉斗岁寒。 癸末冬日,老妻南苹写山茶,老友性山补松枝,静庵题记。”江南苹、阮性山合作《山茶松枝》(1943)

一九四四年,两人合作有两件:一件为《红烛绿梅》,一件为《花卉小品》。题款也挺有意思:“风雪房栊夜正赊,断无熟客到山家。戏呼侍女烧红烛,来照窥帘萼绿华。甲申人日(每年正月初七),老妻南苹写红烛,老友性山补绿梅,老匏戏题。”江南苹、阮性山合作《红烛绿梅》(1944)

两幅画作中,“老妻南苹”自然是针对吴静庵而言。“老匏戏题”,是指吴静庵。吴静庵因斋名为“寒匏簃”,故有时也自称“老匏”“匏翁”“寒匏主人”。可见阮性山与江南苹夫妇二人交情之深。而合作的画作中,山茶与松枝、红烛与绿梅搭,更可见戏墨之意。

另一位常来“藻韵轩”的,还有沈剑知先生,他就住着对面小区富民新村里。沈剑知,名觐安,福建人,世家子弟,曾祖为沈葆桢,诗、书、画具工,有“三绝”之称。他为人自矜自傲,超凡脱俗,具世家士人风骨。据郑逸梅笔下记载,沈剑知有闲章三,一为“文肃二十四曾孙”,二为“三度出军”,三为“三娱花鸟孙”,自负地道出了他的身世、阅历与喜好。

一般是吃过晚饭后,沈剑知先生散步来这里。他一来,就坐在藻韵轩靠窗户的地方,他头顶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藻韵轩”的匾额。沈剑知传统士人气息浓郁,天资聪颖,才气横溢。常常洒脱地挥写画作一二。那“藻韵轩”三字,亦由他来题写,稳拙苍秀,让人一见倾心。

一九四四年,江南苹与他合作有一幅《快雪时晴》图。所绘扇面,以素灰白色调为主,白色雪山巍严耸立,松树枝头亦坠满了雪枝,低矮屋宇,清旷少人。右边为南苹落款,题为:“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甲申大暑写此聊当一服清凉散也。南苹。”右首为沈剑知,题款为:“藻韵轩主人写雪,何减咏絮胜于银杯缟带多矣。匏翁属题。沈剑知观图后。”画意取自《快雪时晴帖》,让人颇有一扇在手,清凉之感。从题款可知,两人合作,画为江南苹所绘,沈剑知题字,吴静庵在一旁嘱题。小小一柄成扇,叠现了三人间的知己与好友情怀,也阅尽了绘者的人文情怀。江南苹、沈剑知合作《快雪时晴》(1944)

一九四六年,江南苹与沈剑知还合作有《品茗图》,所绘是一扇面,紫檀木的扇柄,深沉厚重,隐逸溪山,似有若无的烟岚,三位白衣之人,席地而坐,旁有一茶僮在烹茶煮茗。落款“丙六月南苹剑知合作,剑知并记”。松树,怪石,桂树,细竹。小小扇面看上去悠然意远,韵致无限,其文心尽在凉亭、丘壑与山林之间,从中可以感受得到画家骨子里的秀逸与温润。江南苹、沈剑知合作《品茗图》(1946)

沈剑知精于书画,山水深具传统根基,其取法董其昌,上追黄公望,有宋元遗韵,由其远淡清逸、温润透明风格而生之画境尤为感人。

两人是否还有其他合作,不得而知。但是其中传统文人的藻雪精神,却是为俗人所不自知的。

如今的“藻韵轩”内,仍可看到裱成镜心的沈剑知画的团扇:一幅是柳树图,一幅是山水图,咫尺小品,清淡幽远,亦颇有董其昌的画风。诗意的文心,旧式文人的学养,无不蕴藉于其中,使人不忍移目。

一九四七年,吴静庵去世,但“藻韵轩”的雅集传统似还在继续。五十年代初,江南苹每天晚饭后,便在“藻韵轩”绘画。因她绘画时不忌讳有人在旁说话谈天,遂有几位不凡的常客相聚藻韵轩高谈阔论。当年,陆小曼的学生、晚辈王敬之曾经目睹过这一境况。在他笔下也曾记录过这一雅事:

江南苹晚年作画

内有我的刻印老师陈巨来,有海上知名的“四大狂士”之一的许效庳,还有当时养兰花的专家、荀慧生的头号粉丝杨怀白。其时我尚为弱冠小子,每晚必去藻韵轩,眼观太伯母(江南苹之夫君及大伯皆吾祖父旧友,故这样称之)作画,耳听他们几位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实为心灵之莫大享受。(《解放日报》2017年10月28日)

可知常来“藻韵轩”的还有篆刻名家陈巨来,他就住在靠近延安路的富民路上。只是随着时移事易,云散风流人往,几位常客也都因故不再来,一段自由快乐的雅集时光就此淡去。

虽然随了时移世易,旧事多散落风中,当年雅事少有人提。好在今有《江南苹》画册问世,亦见时人在撰写回忆文章,言及她当年的才思风神,深宵抚追,透过吉光片羽可隐约窥见那时的风雅。

戊戌中元节(2018-8-25)于沪上清徽小筑

新闻推荐

徐州高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黄海被起诉 涉贪污受贿和滥用职权

日前,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原副主任黄海(副处级)涉嫌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一案,由徐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徐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