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说谎的女孩

大众日报 2018-11-02 00:00 大字

□朱延嵩

谎言一般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掩盖某种事实而编造出来的话。谎言有可能一发而不可收,由一个谎言去圆上另一个谎言。谎言有成瘾性,有的人说了一些谎言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故技重施成为习惯。由美国作家E.洛克哈特所著《说谎的女孩》,讲述了一个说谎女孩朱尔因谎言被识破而对所谓的好友伊莫金痛下杀手的故事,读来令人唏嘘感叹。

同样是被收养的女孩,二人的成长路径和人生机遇却迥然不同:伊莫金家庭和睦、一掷千金,追求者众多;朱尔却缺少养父母的关爱,依靠谎言维持自尊。生命的偶然交集让她们相互走近,二人间际遇上的巨大反差怎能不让缺乏安全和稳定感的一方产生不平和压力。

在朱尔看来,伊莫金有种超常的力量—“金钱”“热情”“独立”的光芒始终环绕着她。为了达到长期留在小伊身边,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目的,朱尔编织了一系列谎言,又在不断改变着谎言的细节。聪明的小伊对此并非毫无疑问,但也并没有点破。直到经过长久的观察和考验,当朱尔在她身边构筑起情感“屏障”,妄图将她独占其有时,她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说出长久以来的怀疑,而等待她的显然是被人揭穿,恼羞成怒的决绝杀手。

《说谎的女孩》深刻揭示出人性的特点。人都是有嫉妒心的,当通过对比产生命运不公的感受,有的人就会不择手段地去“争取”优渥的生活条件。朱尔曾经在初识小伊不久,在其短暂离开的情况下,换上她的衣服和首饰,这是“臆想”症的表现。她在对伊莫金动手后,一不做二不休地篡改自己的身份,伪造死者的遗嘱,杀死发现她可疑之举的布鲁克,至此她已经走上了破釜沉舟的不归路。而走上这条路的初衷就是过上小伊那样的生活,愿望不可耻,可手段令人发指。这充分说明,不同身份阶层人士间的接触,要有明确的心理研判和预期,没有权衡,宽松无度的交友无异于引火烧身。

《说谎的女孩》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谎言止于智者,弥天大谎更是纸包不住火。朱尔的谎言先后被伊莫金、布鲁克和小伊男友福瑞斯特发现,福瑞斯特更是把他的怀疑付诸行动,动用侦探跟踪朱尔,使她的所有举动处于监视中。小说虽然没有指明朱尔最终的结局,但相信天网恢恢,等待她的仍然是法律的严惩。

《说谎的女孩》

[美]E.洛克哈特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廉政文化活动走进社区

本报讯(见习记者郭沛然杨旭)11月1日下午,中山门街道党工委、派出中山门街道纪工委联合举办了廉政文化进社区经验交流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