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全球化:从丝绸到硅

大众日报 2018-11-03 05:48 大字

□夏学杰

《从丝绸到硅》一书主要阐述了全球化的问题,挑选了十位对全球化贡献突出的人物,用讲人物故事的方式讲述全球化。

作者杰弗里·加滕,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全球经济等相关课程。他讲述的几位人物有:将东西方融为一体的成吉思汗、开启了全球金融时代的罗斯柴尔德、“全球通信之父”塞勒斯·菲尔德、“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他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航行于各自时代的漩涡涌流之中,最终使得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变革。

十位人物,中国就占了两个席位,可见作者对中国在推动全球化中作用的看重。邓小平,其实,对于中国人是无需过多解释的,大家大都感同身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而成吉思汗,国人知晓的就并不多了。元朝时的中国疆域辽阔,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这跟全球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们常说,全球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始于1870年左右的欧洲工业革命,并在1914年结束。杰弗里却认为,全球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应是13世纪和14世纪。正是在这一时期,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在其拓展的路线稳定之后,开辟了一片充满可能的新天地。欧洲人能够买到来自中国的丝绸等珍贵纺织品、异国香料,甚至接触到造纸技术。中国的炼铁技术与波斯工程技术相融合而造出先进武器。印度、中国和波斯的药品结合促使药物学取得巨大的进步。尽管蒙古人从未占领东欧和地中海国家,但是他们通过把专用的工具、新型鼓风炉技术、易于耕种的新作物品种,以及纸币、政权先于教权、宗教自由等新观念传入西方,从而在这些地区掀起生产力革命。1620年,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改变了世界。这三大发明均是在蒙古帝国的全盛时期被传到西方的。

本书所言与日本历史学家杉山正明的论断颇有些相似。杉山正明在《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中认为,忽必烈和其策士们构建起的商业体系和海陆货物流通网络,大气磅礴,且相当超前。“忽必烈政权吸纳了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经济力和产业力的中国本土,采取了自由经济政策,奖励跨越区域与‘文明圈’框架的大型通商。无论是谁,身在何处,都可以做生意。人种或民族皆无所谓。只要支付百分之三点三的商税与关税,就可以自由通行。”

杉山正明对忽必烈的商业成就极为推崇,甚至说元朝时,“国家与国界、民族与人种,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无国界的时代。在人类史上,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二十世纪都是不存在的。”

“从丝绸到硅”,为何叫这样的书名呢?杰弗里说:“我在本书中的研究以12世纪为开端,到20世纪末结束。12世纪正值全面全球化的第一个伟大时代刚刚迎来曙光,并以古丝绸之路的复兴为标志;到了20世纪末,以硅芯片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势头强劲,而那时的中国刚刚开始向世界开放。这两件事为21世纪接下来的发展作好了准备。”

《从丝绸到硅》

作者:[美]杰弗里·加滕著

中信出版集团

新闻推荐

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

作者:刘余莉出版社:红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本书从《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按“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