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检查考核“瘦身”倒逼工作提质
□道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县乡村的督查检查考核要减少50%以上。消息一经公布,迎来网友“八方点赞”,不少基层公职人员更是急切地期盼这项规定能够落地见效,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督查检查考核是督促下级完成工作的一种常用手段,用好了能够有效推进工作。可是,从近期各大媒体的报道来看,上级的督查检查考核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给基层增加了诸多工作负担,干扰了基层正常的工作运行。更为糟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滋生出了不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弊病,饱受基层公职人员和群众的诟病。
前段时间,《半月谈》记者到基层采访,听到许多乡镇干部诉苦:中央层面的督查很有必要,但目前一些地方层层搞督查,已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工作落实的效果,反而严重耗费了具体抓落实的人力、物力、精力,产生反作用。
督查检查考核到底运行如何?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各项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和落实者。如果基层干部都成天疲于奔波,将大量的时间花在陪同督查检查考核上面,谁来具体抓工作呢?层层督查,层层考核,督查考核的人比抓落实的还多,基层干部当然会感到“累觉不爱”。工作没有时间和人力保障,不管如何督查考核,工作都只会呈现出“没有落实反落空”的状态。
督查检查考核到底会导致什么问题,不妨看一看媒体的报道:东部某省一位负责畜牧、林业、水利等多方面工作的乡镇干部说,从今年3月份以来,他迎接、陪同上级各个部门检查指导工作的次数已经超过50次;为了应付检查,有些乡镇想出一个绝招: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议室的电子条幅,换一个议题就换一个会议名称,拍照留念以备督导检查;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上级来检查某项业务,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都得陪同,否则可能会被认为不重视。“我一年中有200多天在迎接、陪同检查,有时候这个检查组还没走,另一个又来了。”……在这些基层干部的身上,我们看到辛酸和无奈。都说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其实,少一点瞎折腾的督查检查考核,也是一种关爱,甚至比起物质关怀,这样的做法更受基层干部欢迎。
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要及时发现、及时改正。此次,中共中央办公厅直接下文规定对县乡村的督查检查考核要减少50%以上,从制度上压缩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发生的空间,一方面是为了规范整治督查检查考核中存在的乱象,另一方面也是倒逼各级组织部门,多在务实创新,履职担当上下功夫,切实让工作提质增效。
如今,督查检查考核“瘦身”了,这对于推动工作患上督查检查考核“依赖症”的组织单位和领导干部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制度的刚性规定将倒逼这些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改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将更多心思和精力,聚焦在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上。
新闻推荐
“清风中原”微信公号11月2日消息,济源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白玉成(副厅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省纪委监察委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