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义乌:擦亮“小商品之都”金名片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1-01 06:25 大字

手摇拨浪鼓叩开致富之路,“鸡毛换糖”换来大市场。义乌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是“世界小商品之都”。

上世纪70年代末,义乌受制于“七山二水一分田”、地穷人密的自然条件,可谓是“一穷二白”。人们以红糖换取鸡毛制成鸡毛掸、羽绒衣,获取微利。

“改革开放让这座城市和我们这些小商品经营户受益良多。”何海美是改革开放后义乌首批个体经营户之一。当年,她提着篮子在电影院门口卖照片,“3天就赚了100多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了。”

不过,她摆摊的地方几经迁移,“最初是在电影院前卖照片,后来在县政府旁的街道上摆摊卖衣服,之后搬到小百货室内市场才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摊位。再后来政府建设了小商品城,散落在各处的各行各业的商人陆续搬了进来,大家才算真正稳定下来。”

“我们‘走货郎’在外地逐渐打响名号后,不少外地商人来到义乌选购小商品。”何海美认为,小商品城的建立对义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如果在每个商铺待3分钟,要把所有商铺逛一遍,需要一年多时间。

小商品城将各类商品的经营户按区划分,为采购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良好的“购物体验”加上过硬的商品质量,让采购商们愿意再次来到义乌。比如何海美所在的四区,就被精细地“切割”分类:一楼经营袜类;二楼西区经营日用百货,东区经营帽类、手套及针棉织品;三楼西区经营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东区经营鞋类;四楼西区经营皮带、围巾,东区经营文胸内衣……

1991年,义乌市场年成交额就已经位列全国十大市场榜首,并自此一直位列第一。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义乌抓住机遇迅速开拓国外市场,成为小商品出口的先行者,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同时,国外的消费品也借机来到义乌,在小商品城中,德国馆、白俄罗斯馆等星罗棋布,成了国外日用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义乌更是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现在,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客商常年居住在义乌,其中很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4年11月18日,从义乌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首趟“义(乌)新(疆)欧(洲)”中欧班列发车。目前已开通9条运输线路,辐射35个国家……

2018年上半年,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627.2亿元,同比增长7.3%;贸易额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0.6%,对全市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40.9%。

近年来,因电商的快速发展,小商品城也在不断跟进,破除传统市场的路径依赖,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供各种平台培训商户,将7.5万商户全部搬上义乌小商品官网“义乌购”,在线商品300万种,日均独立用户访问达15万人次。2017年,小商品城成交额达1226亿元,同比增长10.9%;义乌全市电商交易额达2220.03亿元,同比增长25.3%。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义乌小商品做成了“大文章”。

如今,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已成为了义乌的地标建筑和金名片,拥有商位7.5万余个、供应商21万家,经营26个大类180多万种单品,商品辐射219个国家和地区。

新闻推荐

我国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见成效

新华社10月31日电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正在贵州省黎平县举行,记者31日从会上获悉,我国实施的首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