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朋友圈哪能啥都“圈”?
新华社记者刘敏
朋友圈能干啥?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令人大开眼界:有地方部门为完成“民意考核”任务,用行政手段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摊派任务,通过老师向学生及其家长拉票、求赞、圈粉儿,完后还要拍够三五张照片为证。
朋友圈之“圈”,真可谓“网罗大千包罗万象”。人们很是惊叹于它作为一个高效社交平台的“承载力”,从最初小范围分享心情动态,到如今竟然可以被用来当作拉票摊派手段。以致网民对朋友圈又爱又恼:离不了,戒不掉。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7%的人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36%的人想关闭朋友圈。
这种复杂情绪,在今天包含了更多的无奈。从密集的“友情拉票”,到漫天刷屏的微商广告,再到伪装成性格测试小程序的营销账号、为了套取个人身份资料的购物优惠信息……多少人感叹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朋友圈如窗,是熟人间沟通感情、增强联系的重要渠道,亲朋好友有个事情互相帮帮忙本是朋友情分,但若利用朋友关系搞人情绑架,让友情变成负担,甚至衍生出强买强卖、权钱交易,性质就变了。
朋友圈是个虚拟社交圈,但也有规矩,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原则不能失效。比如,友情赞助可以,但不能搞友情绑架,动辄消费亲朋好友,再互信亲近的感情也会疲惫倦怠。卖东西,就不能圈粉儿之后卖假冒伪劣“杀熟”,那样别人还会再买吗?用钓鱼式营销手段搜集他人个人信息,损失的不只是信誉,甚至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换句话说,微信朋友圈既不是“道德飞地”,更不是“法外之地”,一旦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侵害,一样会面临道义谴责和法律追责。朋友圈是自留地也是公共场所。特别是对党政机关和干部而言,微信朋友圈纪律理应更加严明,不能将网络变为公权力的旁门暗道,令公权力在网络世界里脱缰异化。一进一退之间,说小了是“以权谋赞”,说大了就是以权谋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朋友圈言论都得谨小慎微、收敛个性,我们渴望真诚、诚信的亲友交流;我们同样提倡高调张扬的正能量圈粉儿,因为一次朋友圈内的爱心接力或许就能挽救一条脆弱的生命,一次公益行动或许能够掀起席卷全社会的爱心浪潮。在网络的每一次浪潮中,只要人人都具备边界意识,恪守人际交往的法则,让朋友圈回归“朋友”的本质,网络空间便会多些清新之风。
新闻推荐
□蒋永清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的结果,与美国的干涉有直接关系,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