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

莱芜日报 2018-11-01 01:01 大字

□方下中学 任秀花

《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是这一理念的通俗说法,它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教学情境的设置,重点、难点突破以及知识的运用等各环节,都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兼顾生物学科特点,做到因地制宜,有机结合,自然生成。下面以“免疫”一节教学为例,介绍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气氛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他的学生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在教学情境设置中,教学生活化运用最为广泛。当然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要注意素材的典型化,并要与所学内容有紧密联系。

二、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加工,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还要注意补充生活素材,当然,这种素材的补充不应该增加学生负担,应该能为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服务。如课本只介绍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等,教师则可补充说明疫苗有三种:分别是减毒的微生物(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微生物(百日咳病菌、伤寒疫苗)以及微生物成分及其产物(链球菌脂多糖),同时将儿童疫苗计划接种卡投影给学生看,介绍我国计划免疫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这样既联系了实际,又丰富了认识。

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比如在介绍器官移植时,我补充了《感动中国》中的一个事例:孝顺的儿子瞒着患尿毒症的母亲为她捐献了自己的一个肾脏,表现了感天动地的至爱亲情,使学生深受震撼和教育。我还介绍了几年前全校师生为患红斑狼疮学生捐款的事例,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这些德育形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不留痕迹,也是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应用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我引用了全国高考题: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个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答案D)。又例如,在学习抗体时,我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比如单抗隆抗体的知识,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形成有机联系,知识得以运用。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实质就是密切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但并非所有生物学知识都能生活化,也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能为生物学教学服务,教师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拉硬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挖掘生物知识的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更好地造福于生活,这是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新闻推荐

世界首台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通过验收

▲这是通过验收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据新华社石家庄10月31日电10月31日,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