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是盛唐时代诗人贺知章(659—744)的七言绝句。全诗结构上独具匠心、条序井然;语言上运用晓畅,华美幽然,是“赋物入妙,语意温柔”(清·黄叔灿《唐诗笺注》)的一首名作。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少时知名于诗文,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后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亦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合为“仙宗十友”。86岁告老还乡为道士,旋逝。其作大多散佚,今存《全唐诗》仅19首,其中《咏柳》《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咏柳》中,“妆”,指装饰,打扮;“绦”,指用丝编成的绳带。诗面素朴、表意清明——高高的柳树,像碧玉妆扮的一样长满了绿叶。众多的柳枝轻柔地垂下来,仿佛飘动的绿色丝带。如此细嫩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的呢?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像一把灵巧的剪刀。通常赞许此作,力用三功:其一是色彩精工。才入诗境,满眼生绿,有柳叶泛枝的玉般的“碧”之绿,与初春的季候相称,与初泛枝头的叶芽相应;有丝绦般柳枝之“绿”,合“垂”态之状,呼“一树”之应。有大数据分析5万首《全唐诗》的常用颜色单字,其中“白”字的字频最高,而绿色系的占比居多,“绿”“碧”“苍”“翠”等高频字从侧面反映出全唐诗中描写景物、寄情山水的诗句占比很大,透露出平静、清新和闲适的时代之尚。此诗也是一证。二是修辞精到。无论是“碧玉破瓜时”(南朝乐府《碧玉歌》),还是“碧玉小家女”(南朝·萧绎《采莲赋》),“碧玉”已成美女的代名词,诗人起笔便将春柳用典于美女之上,比喻之恰当,实在是“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明·黄周星《唐诗快》)。随后,将柳条比喻成“绿丝绦”,将“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同时在比与喻中又夹杂着“妆”“裁”的拟人、“万条”的夸张和“谁裁出”的设问,极尽了修辞在如此狭小诗境空间之能事,展现了修辞的宽大魅力。三是美感精准。既然要把一株春柳写成美女,那种勾画之功便不可一般,诗人用“玉”写出了她外貌的圆润与华贵,用“高”写出了她身材的比例与匀称,用“垂”写出了她形态的端庄与飘逸、用“细”写出了她局部的精巧与质感,四个字从表及里集聚了诗作的美学潜质。
《咏柳》仅仅只是贺知章借助二月之柳来歌唱春天之美吗?若真如此,他那“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从何说起?还有“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如何理解?他是“诗狂”,他的诗自然有人性的或关于人性的“狂”的光芒,此诗也有——
作为咏物诗的《咏柳》,的确是在借柳树歌颂春风,甚至歌颂春风“似剪刀”地裁出了春天的美丽。但诗中的每一处暗示“人定胜天”的“狂傲”:“高”大的“一树”“碧玉”靠的是什么?是人的“妆”饰和打扮;婀娜的柳枝轻柔得像什么?像人穿的也是人生产的“绿丝绦”?二月里柳树的“细叶”是“谁裁出”?是春风,它是学着人灵巧的样子用“剪刀”裁剪而出的。
因此,《咏柳》传递的人性之光,即:大自然的伟大创造,有鬼爷神工之妙。人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法则中,生就的玲珑剔透之技、精巧细作之功,时常能创造巧夺天工的精彩。
新闻推荐
一切工作最终都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民意成为不少地方评价政绩的重要指标。一些部门举办评选、考核活动,借助网络投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