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要想不成为负担需要家校良性互动
□吴学安
近日,河北衡水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校联系通信软件使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的回复、通信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为家校联系通信立下“规矩”,引发了广泛讨论。(10月25日新华网)
随着网络科技日新月异,家长群便应运而生。但“家长群”是把双刃剑,不可避免带来副作用,给老师和家长增添不必要的烦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家长们传达各项通知,有时还与学生家长单独交流,无形中增加工作负担,还要在家长群里发各种链接,更要做到谨言慎行;其实,别说老师觉得有负担,就是家长们也不轻松,生怕错过哪条重要信息,更担心自己的回应不及时会引起老师不满,更别提从别人交流中引发的各种焦虑了,如此,无疑使得教师建群的初衷“变了味”。
构建良性的家校共育局面,要正视、引导和化解老师和家长的焦虑,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利用这种焦虑。虽说“家长群”建群的初衷,是拉近家校距离和降低沟通成本,但仍需要老师和家长能够相互理解,不断磨合和学习这种沟通方式,卸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一方面,为了避免信息过多过滥,反过来影响效率,必要的规矩还是要有的。譬如,对于广告以及各种抽奖、点赞和投票等无关信息,一律禁止发送;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重复信息过多,也可以要求“无特殊注明不必回复”;对于有些家长的“过分”要求,如随时咨询孩子情况,要求发照片和视频等,则可以在群里事先表明态度。相信只要老师立好了规矩,家长们多数能理解和遵守。
家长群并无原罪,关键在于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责任与界限。在家长群里,老师发言的分量毋庸置疑,当群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老师应主动、及时劝阻。除了此类在微观层面实施具体措施外,还有必要从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可能厘清学校与家庭的权责边界、角色分配,让家校双方各得其所、各尽其责。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努力提供更多均等化优质教育资源,家庭要努力为孩子提供良好成长环境。二者优势互补,不能相互代替、彼此不分。学校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人格品质和社会形象,净化教育生态。家长也要理性看待家校互动,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但不能过度参与、干涉及包办。回归家长群的正当职能,摒弃功利化思维,双方相互协调又各尽其责,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教育目标。
新闻推荐
[郑州路小学]□李慧六年级英语学习逐渐被家长所重视,所以身为英语教师的我们不再仅仅是默默地付出、孤军奋战。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