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中法海洋卫星升空 海风海浪同步观测 可为各国科学家提供数据,助力《巴黎协定》落实;采用一箭八星方式,其中一星携带4人基因样本

新京报 2018-10-30 01:01 大字

中法海洋卫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保存有人类基因样本的容器。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供图 昨日8时43分,中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国防科工局供图

昨日8时43分,中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该项目始于13年前,历时9年立项、研制,寄托了中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中法海洋卫星设计寿命3年,将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法海洋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王丽丽介绍,中法海洋卫星将在距离地球520公里的轨道上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表面风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探测数据将由中法两国科学家共享,还可提供给世界各国科学家、预报员使用,助力《巴黎协定》的落实。

特点1

中方研究海风法方研究海浪

中法海洋卫星是首颗中法两国共同研制的海洋微波遥感卫星。中方负责提供卫星平台、海风观测载荷以及发射测控,法方负责提供海浪观测载荷,卫星数据双方共享。

依靠微波散射计和海洋波谱仪两台关键设备,中法海洋卫星首次实现了海风和海浪同步观测。该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对海洋表面风浪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并进行与海洋、大气有关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应用,有助于进一步科学认知“无风不起浪、无风三尺浪、有风就有浪、后浪推前浪”等海洋动力环境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巨浪、海洋热带风暴、风暴潮等灾害性海况预报的精度与时效。

除此之外,中法海洋卫星还能观测陆地表面,获取土壤水分、粗糙度和极地冰盖相关数据,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中法海洋卫星项目始于2005年,中法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天文和海洋卫星领域合作的行政协议。2016年10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两国航天部门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关于联合开展空间技术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和空间探索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中法海洋卫星正式立项。

2018年1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期间,专门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正在测试中的中法海洋卫星项目,看望了中法海洋卫星研制团队。

特点2

卫星可“捕捉”台风并进行跟踪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中法海洋卫星微波散射计,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台扇形圆锥扫描散射计。

据王丽丽介绍,微波散射计可以进行大尺度、全天时、全球观测,一天之内可以覆盖全球的海域面积。正是这种全球探测能力,使得该卫星在海面台风等海洋环境监测中将发挥独特作用。

例如,在台风还处于热带低压状态时,微波散射计就可以捕捉其形态特征,数据能实时发往用户,为相关部门分析判读及预报提供决策依据。

卫星准确捕捉台风中心位置并跟踪其位置变化,研究人员便可以获取台风行进路线及移动速度。王丽丽表示,卫星提供的观测资料,对台风强度及其破坏性判断非常直观有效。

中法还联合研制了一台X谱段数传系统,负责接收微波散射计和波谱仪传来的遥感数据,并进行编码、存储或传回地面接收站。

这些遥感数据到底是存储还是直接传回地面,数传分系统可以“智能化”做出选择。当卫星在境外时,数据处理器会将遥感数据送至固态存储器进行存储;卫星到达中国境内时,数据可通过数传天线发送到地面图像接收站,供用户使用。

特点3

一箭八星4人基因样本上太空

此次任务采取了“一箭八星”方式,还搭载了1颗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研制的科教卫星,以及6颗国内有关单位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其中,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一颗立方星内,还携带了4份人类基因样本。它们昨日顺利进入太空,并将在太空长期保存。

基因样本由中国“火星大使”、《三体》作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李淼,项目发起者陈实,项目投资人李冰捐献。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CEO杨峰告诉新京报记者,该项目为技术演示验证暨公益发射项目,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无尽之门航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天仪研究院共同实施,基因样本载荷对温度等环境有特殊要求。

此次运送的基因样本装在太空基因容器内,容器由一院和无尽之门公司联合研制,安装于天仪研究院研制的立方星内。这些基因样本随卫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后,将在太空长期保存。

据介绍,基因样本在发射过程和轨道保存期间的环境监测数据将被记录并回传,充分验证地球物种基因样本在太空保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项目旨在探索与宣传地球物种基因资源保护。

此前据媒体报道,该项目计划由华大基因完成人类基因样本的提取与制备,这将为实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基因样本在宇宙空间的长期保存,并为国家基因库的基因存储提供一种补充手段。

其后,首批被提取的细胞样本由华大基因制备成基因冻干粉末,密封于特制的微型隔热防辐射基因保存舱体内,随长征火箭进入不影响其他航天器工作的中高轨道长期运行。

■链接

我国两月内发射三颗海洋卫星

中法海洋卫星已经是两个月之内我国发射的第三颗海洋卫星。

9月7日,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发射,主要用于全球大洋水色水温环境业务化监测,将为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港湾的建设与治理、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调查与开发,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服务。

10月25日,海洋二号B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的首发星,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预报与监测预警水平,以及海洋防灾减灾与海上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自然资源部获悉,中法海洋卫星将与已发射的海洋一号、海洋二号等卫星联合工作,进行探测数据的系统集成,大大提升海洋卫星的探测手段、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形成可见光、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相辅相成,全天时、全天候穿云破雾、高空间分辨率的海洋综合遥感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国海洋立体观测能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倪伟

新闻推荐

北京地铁站将设“拥挤度显示屏” 同时升级完善北京地铁APP的“拥挤度查询功能”,提升发布精确度

昨日19点20分,地铁广渠门内站,北京地铁APP内显示该站的拥挤度为绿色的“舒适”状态。新京报记者裴剑飞摄新京报讯(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