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落彩虹 写在罗锦堂夫人曹晓云女士去世三周年之际
2018年10月22日,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罗锦堂先生的夫人曹晓云女士去世三周年的纪念日。受罗锦堂先生之侄罗克智之托,现将笔者与罗锦堂先生交往过程中知悉的有关曹晓云女士的情况,贡献出来,以纪念这位心灵美丽,如同彩虹般的女性。
曹晓云女士(1936—2015),湖南衡阳人,名门闺秀。她的外祖母曾氏系曾国藩之曾孙。也就是说,曹晓云女士是曾文正公的玄外孙女。其父曹先锟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科长,激励万千热血青年加入远征军的抗战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即出自曹先锟先生之手。
2015年10月22日,曹晓云女士去世。第二年5月,罗锦堂先生以90岁的高龄,曾返回湖南祭祖,以偿夫人遗愿。
曹晓云女士与罗锦堂先生于1960年结婚。当时,于右任先生听说罗锦堂要结婚,非常高兴,而且还一口答应,要当罗锦堂和曹晓云女士的证婚人,同时还打算把他在台北顶北投的一间别墅暂时作罗氏夫妇的新房。罗锦堂知道,那间别墅,并非于右任所有,而是蒋夫人宋美龄女士借给于老的,位置靠近阳明山,风景绝佳,而且也很凉爽。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在台北开画展时,即住在那里,就是于老借给他的。罗锦堂以交通不便,上下山要乘车为辞。于老又说,他可以每天派司机开车送菜上来,但罗锦堂仍坚持没有接受,因为那样做,反造成他老人家的不便。于老又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延平北路开旅馆,也可以暂住,不会收任何费用的。罗锦堂考虑再三,总觉不妥,依旧谢绝,但对他老人家三番两次、不厌其烦地替他安排住处至今仍感念不忘。最后还是在友人原瑞麟先生的介绍下,在台北新北投租了一间便宜的旅馆,一直住到罗锦堂离开台湾要去日本时为止。
罗锦堂先生在台湾迎娶报人曹先锟之女曹晓云女士时,胡适先生因会议无法抽身,故委托人前来,赠以用方框装裱好的墨宝,以贺婚礼,上面是他亲笔所写《墨子·鲁问篇》中的两句话:钩之以爱,揣之以恭!
此书法曾悬挂于罗府客厅中,罗氏夫妇朝夕相对,时时自勉。
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有四十余年,罗先生对体弱多病的妻子始终体贴入微,不离不弃,履行了这八个字。
现在的人恐怕对那八个字一知半解,尤其是“钩”字。罗先生解释说:“钩”和“揣”,原本是指战国时代楚、越两国在水上作战时的武器。但在这里,胡先生借此喻夫妇相处之道。所以,婚姻生活,既能交相“爱”,又能交相“恭”的话,才能长久,才不会因太过亲昵而生轻侮之举,以致伤害夫妻之间的和气。也就是说,夫妻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才能白头到老,无暌离之患。
曹晓云女士仙逝后,美国夏威夷《檀报》曾发表葛琳俐的文章《纪念曹晓云女士》,对曹晓云女士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
作为名人的夫人,她不仅没有止步不前,以丈夫作为炫耀,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女性,也让丈夫以她为荣。
曹晓云女士毕业于台湾国立中兴大学,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肄业,后旅居香港、英国及德国等地,最后定居于檀香山。她一生在昆曲、京剧及京剧人物水彩画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还擅长写作,曾任夏威夷中国京剧社社长、夏威夷华人写作协会会员。
曹晓云女士曾追随国际语言学大师李方桂教授及夫人徐樱女士,学唱昆曲二十余年,其后又从上海严仁安、北京万瑞兴、南京沈福庆等名琴师处,学唱京剧,专长青衣及小生,尤以《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巡营时所唱娃娃调最为有名,脍炙人口。
《檀岛小品》中,她写出自己对戏曲的追求和热爱。为了演好中国戏,她不厌其烦地学习、制作道具,学画戏剧人物。在《夏大上演昆曲经过》一文中她写道:“当时不觉得怎样,谁知半小时后,前后脑作痛,坐在椅子上就不敢动弹,老觉得要呕吐似的。”尽管只有十多分钟的演出,但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成功之后,一个个相互对望,喜笑颜开。
由于她爱好戏剧,曾师从中国水彩画大师王蓝教授,专习京剧人物水彩画二十多年。她对京剧的各种腔调,极为熟悉;报纸特别刊登了几幅她的作品后,深获梨园界的好评。其作品分别在美国檀香山、旧金山及纽约各地展出,大都为京剧界票友、名伶所收藏。她的每幅关于京剧的画作,都流光溢彩,光影之中的京剧人物,仿佛有着灵动的生命力。
曹晓云女士爱好写作,经常在报刊上投稿,又在香港中外画报上连载她所写的元曲选介,均为中英文对照,同时还附有精美的插图。她书写的《檀岛小品》纪实性散文集,记录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作者的所作所为和内心情感。那些散文,长于叙事,刻画人物。只有一个内心丰富的女性,才能写出那么多的人生感触。
值得怀念的是,2011年6月,在陇西举行第三届海外联谊会期间,罗锦堂先生应邀来到家乡。席间,他拿出曹晓云女士所做的京剧人物水彩画馈赠于笔者。至今,物仍是而人已非。睹物思人,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新闻推荐
“保护黑恶势力主要头目王忍成纠集社会闲散人员,采取暴力、威胁、让狗咬、关铁笼等手段对他人实施非法拘禁和伤害,严重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