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中国剧目加速“走出去”

烟台日报 2018-10-29 08:14 大字

新华社上海10月28日电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上,200多项中国文化“走出去”合作意向初步达成。在助力中国原创剧目走出去方面,艺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此外,联合制作、版权输出作为一个“新话题”,正慢慢进入讨论的视野。

据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节目交易部主任刘丹介绍,在刚刚过去的交易会上,初步达成的“走出去”合作意向已经有200多个,国外邀请方以各类艺术节、演艺制作公司为主。

中国剧目走出去,要经历选拔、推介、落地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艺术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首先是对于青年作品的孵化,刘丹介绍,这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特色”。“我们每年春天,向全球40岁以下的华人征集作品,每年选出5到10台,作为‘扶青’委约项目。它可以仍处在创意阶段,也可以是半成品。”

多部“扶青”作品已经成功走出去,比如王亚彬现代舞剧《青衣》在2016年4月份受邀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希望是长着羽毛的》2017年5月受邀在美国旧金山艺术节表演等。

这几年,从上海国际艺术节交易会上“走出去”的中国剧目数量一直在上升。根据统计,2016年,共8台剧目“走出去”演出21场,截至今年9月底,2018年已经有19台剧目“走出去”演出195场。

随着走出去的数量上升,怎么落地也是一个技术活。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文化差异性。“内容选择上,当作品能够体现人类共通的情感时,‘走出去’会更容易。形式上,除了原班人马巡演,还可以联合制作,例如选择一位当地的战略伙伴,把作品用当地的语言方式重新修改。联合制作的下一步,就是版权输出。”美国泓洋国际总裁丁墾介绍。往年的艺术交易会,项目以原创推介为主。今年的交易会上,丁墾表示,看到一个有趣的变化,大家开始对于联合制作,或者版权合作表现出兴趣。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刊文:当干部要时时放心不下 当得太潇洒准要出事

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回忆他在地方工作时春节不回家团聚、仍然守在岗位上的往事。当时有位老领导问他原因,他说:“春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