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阅·见2018青少年阅读论坛”落幕,十余专家共同探讨青少年阅读问题,逾10万观众在线收看

新京报 2018-10-29 01:02 大字

“阅·见2018青少年阅读论坛”现场。

D01-D06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阅读的学习是渐进的,需要尊重儿童的学习规律。 蔡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阅读的价值在于通过阅读,关联起学生的文字以及现实生活。 童喜喜(儿童文学作家、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教科书是母乳,辅导书是“药”。 林丹(亲子阅读推广人):儿童阅读环境的打造是阅读的起点。 王玲湘(清华附小副校长、清华附小清河分校执行校长):面对个性差异的挑战,家长和学校需一起了解孩子成长中的痛和需求,给他久旱逢甘霖的书籍。 潘永亮(巨人教育语文事业部运营总监):阅读空间不管大小,只要能让孩子静下来读一本书,就是好的空间。 杨毅(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副校长):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既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又能让他带着问题去读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贾红斌(北师大实验小学主任、语文特级教师):自由阅读成就孩子的一片天空! 关注公众号“学习公社(xjbxuejie)”,了解更多教育资讯

“碎片化时代下的阅读如何开展?”“什么样的阅读是有价值的?”……10月24日下午,在由新京报与首都图书馆举办的“阅·见2018青少年阅读论坛”(以下称,阅读论坛)上,来自学界、教育界以及学校的数十位专家共同探讨校园阅读空间构建、儿童阅读素养提升、中文分级阅读体系等热点话题。现场,还颁发了新京报“寻找理想中的校园阅读空间”奖项,共15所学校、30幅作品获奖。

十余专家探讨分级阅读等热点话题

阅读论坛现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春、儿童文学作家、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长童喜喜带来了主题分享。

“读后的考试、比较、评估,恰恰是阻碍孩子阅读发展的重要的障碍。”阅读论坛现场,伍新春以心理学的视角诠释如何理解阅读,怎样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伍新春认为,理想的阅读应该遵循儿童的内心需求,与儿童平等交流,分享创意和观点,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学得生活经验。“正如口语学习的历程,阅读也是渐进式的,不见得每读一篇文章,其中的字词句都要搞懂。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的引导,从领读到伴读到共读”,同时阅读要基于孩子的兴趣、内在需求、发展水平。

童喜喜则以从阅读的三个阶段、儿童读物的选择分享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开展阅读。她认为,好的读者应该首先是珍珠蚌,他能够去运用自己创造的一点一滴,然后接下去他也可能成为珠宝设计师,他可以有更多的创造,奉献出人类更大的美好。

在分论坛环节,黑芝麻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副校长杨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蔡可等还分别就“校园阅读空间打造”、“阅读价值”“分级阅读”等话题展开讨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蔡可认为,阅读文本不是终点,而是通过阅读,关联起学生的文字以及现实生活。根据孩子来看他发展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能够启发他思考的阅读内容,都是有价值的阅读。

在阅读环境的创设方面,知名亲子阅读推广人林丹认为,儿童阅读环境的打造是阅读的起点,每个家庭应该为儿童阅读创造一个小空间,哪怕是一平方米,让儿童阅读触手可及。北师大实验小学主任、语文特级教师贾红斌认为,除空间环境外,如同伴阅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人文环境也十分重要。

15所学校学生作品获“校园阅读空间”奖

本次阅读论坛的一大亮点是,来自北京市各中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参与其中。“是凭着兴趣读书还是带着问题去读书?”“不愿意读名著,而热衷于流行的网络文学,怎么办?”……新京报小记者也表达自己在阅读上的思考和困惑,他们的睿智也得到了现场观众、嘉宾的啧啧称赞。

在阅读论坛的压轴环节,现场还揭晓并颁发了新京报“寻找理想中的校园阅读空间”奖项,共15所学校、30幅作品获奖。其中,史家胡同等5所学校学生作品获“最有创意校园阅读空间”奖,黑芝麻胡同小学等5所学校学生作品获“‘最聪明’的校园阅读空间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学校、对外经贸大学附属小学等7所学校学生作品获“最具人气校园阅读空间”奖。

据了解,“寻找理想中的校园阅读空间”是7月12日由新京报小记者联合首都图书馆推出的评选活动。经过北京市教委、首都图书馆、新京报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层层筛选,最终有100幅作品入围。

采写/新京报记者方怡君

详见D02-D07版

新闻推荐

武汉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2035年人均期望寿命将达83.5岁

新华社武汉10月28日电到2035年,武汉人均期望寿命将达到83.5岁,人人拥有“15分钟健身圈”,主要食品安全抽查99%合格……26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