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医学生街头救人命,最可贵的是担当精神

新京报 2018-10-28 01:01 大字

■来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

国庆节期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学生韩宝鑫,在上海街头成功救回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男子,获得了学校“天医星杰出学生奖”,并全额免除两年学费、住宿费。该学院副校长称,“这个孩子身上确实有很多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

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街头抢救突发急病路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他们最令人敬佩的,就是担当精神。面对生命垂危的路人,救人终归有风险:人救活了,皆大欢喜;一旦救不过来,陷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的无端纠缠,也不是没有可能。

民法总则修改后加入“好人法”条款,被认为是给善意救助行为吃了“定心丸”。但现实情形远比理论上的制度设想复杂。“好人法”出台后,时有曝出“扶人被讹”新闻背后,是社会上“扶不扶?”“救不救?”的困惑依旧。

更何况,“好人法”刚出台时,有人说了,这对见义勇为是巨大利好,但不意味着善意救援就绝对不承担任何责任。也就是说,像韩宝鑫这样见义勇为,并非不存在任何责任风险。

揆诸时下,敢扶敢救的人很多,选择“独善其身”的人也不在少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仍被部分人奉为信条。在此背景下,韩宝鑫确实有很多人缺少的精神,那就是担当。

学校重奖见义勇为的学生,这对弘扬和保护正能量很重要,我们也希望,见义勇为者遭遇“复杂结局”时,学校或所在单位也替“好人”担当,用善举回应善举。

□马涤明(职员)

新闻推荐

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京举办 40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共话生命科学未来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10月27日,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400余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顶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