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宋徽宗:一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济南时报 2018-10-21 14:12 大字

□本报记者 江丹

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是一位失败的皇帝,被俘虏至遥远北国,客死异乡。可是另一方面,他的艺术天赋不容置疑,书法、绘画独具一格。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更愿意称之为艺术家赵佶。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伊沛霞在其著作《宋徽宗》中,详细叙述了这位有故事的帝王男同学。

未接受继承皇位的训练

生于皇家,宋徽宗是否有做皇帝的想法不得知,但他从未接受过继承皇位的训练。

父亲神宗去世时,徽宗不到3岁,彼时继承皇位的是他8岁的哥哥哲宗。在徽宗的印象中,哲宗对年幼的弟弟们十分友爱,常常把大家召到殿中一起吃饭,同用陶制餐具,而不是使用更昂贵的金器以示身份的区别。

实际上,哥哥是皇帝,弟弟的处境十分尴尬,因为一些试图废黜皇帝的大臣会主动接近他们,而任何皇帝都不会允许皇位的潜在竞争者有野心和诡计。15岁时,徽宗和其他兄弟被安排搬出皇宫,入住位于开封城里的皇子府邸,但对皇权稳固而言,这远远不够。

“皇子们要证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一个办法是尽可能地以种种迹象表现自己享受放纵的生活——纵情于酒色犬马。放荡的皇子是一种被认可和理解的社会类型。”伊沛霞在《宋徽宗》里写道,“皇子还有一种方式来消(时光,那就是钻研学问与艺术。”

徽宗的几位叔叔就醉心文艺,比如赵颢就精通书法与箭术,而且对音乐有浓厚兴趣。书中提到,有一年,赵颢还为元宵节的娱乐活动创作了一些曲子。除此之外,他还热衷收藏善本图书。彼时在位的皇帝神宗就十分鼓励兄弟的这种兴趣,每次得到异书,还会派人给赵颢送去。徽宗的另一位叔叔赵頵则“喜浮屠、老子之言,撮其精要,刻板流布”,他还

喜好医术,甚至自己动手编著了一本《普惠乘闲集效方》,用自己存的药材配制药方,为人治病。

因此,无论是出于个人安全,还是家风熏陶,对徽宗来说,在艺术之路上踏几步是必然的,而之所以沉迷书法和绘画,则与他的姑父王诜有关。王诜结交名流,比如米芾、苏轼等,其中与苏轼的关系尤其好,他资助刻印苏轼的诗集,为苏轼装褙画作,借钱给苏轼用作外甥女的嫁妆。对年少的徽宗而言,王诜特别有魅力,“因为他认识很多名人,游历过全国各地,是一位卓然有成的画家与书法家,还收藏有全国最著名的书画作品”。在王诜的影响下,徽宗开始作画、藏画,并成功进入了王诜的艺术圈。

一个不强势的皇帝

17岁那年,哥哥哲宗因病驾崩,徽宗被选中为新的皇帝,不得不牺牲一些艺术上的时间。

显然,相较于艺术,政治要复杂许多。尽管从小便见过了王朝权力的风云诡谲,但真正参与其中,才真正意识到其中的艰险。单是组建一支新的团队,就让他头疼不已。有意无意中,徽宗疏远了哲宗留下的旧臣,而到底选择眼前的保守派还是改革派,他也不是十分自信。登上皇位的第一年里,徽宗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两件事上:“履行重要仪式和甄选高级官员。”

与父亲神宗、哥哥哲宗相比,徽宗并不是一个强势的皇帝。在解决官员派系斗争方面,徽宗的一些措施也让人有些啼笑皆非。他列了一个黑名单,理由是,有了确定的名单,官员们就可以不再相互弹劾,将精力从人事斗争转到工作事务上。被卷入朝中改革和反改革斗争的苏轼,就在这份名单上。他先是下令焚毁了苏轼的《东坡集》,后来又禁止苏轼和苏辙兄弟以及其父亲苏洵的文集传播,就连苏轼门下弟子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人的文集著作也未能幸免。这份诏令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执行,“三苏”及其门下诸位的文学作品,相当一部分被保存了下来,流传至今。

由于小说和影视剧《水浒传》的演绎,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宋徽宗统治时期的方腊起义。在真实的历史上,平叛这场起义与小说里那些虚构的梁山好汉并没有什么关系。徽宗为了建造花园,从地方运送了大量花石纲,强征苛捐杂税,引发了东南部百姓的怨恨。于是,在全国最富裕的地区,出现了一支叛军,而且公开宣称反宋,有了自己的年号“永乐”。

徽宗派童贯率领大军平叛了这场起义,其中约有一百万起义军和两百万平民死于其中。“起义军没有太多的兵器,常常赤手空拳地搏斗,而且为了吓唬敌人,还在脸上涂抹很多油彩假扮鬼怪。”伊沛霞在书里写道。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段徽宗出宫夜访歌妓李师师的浪漫情事。伊沛霞考据发现,这其实是关于帝王与民间美女的杜撰,因为历史上李师师要比徽宗年长好几十岁。

作为宋俘被押往金国

或许,做艺术家赵佶要远比做皇帝徽宗有成就感。原创“瘦金体”使得徽宗成为一位独具风格的书法家,他常常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赐予朝中大臣,曾赐给童贯一幅瘦金体《千字文》。据说徽宗曾训练一些宫女宦官学习他的书法风格,帮他写一些文书,但他并不喜欢大臣模仿自己的字体。绘画的天赋和能力也让徽宗深感自豪。徽宗驾崩几年后,宋朝出身绘画世家的张澄将其描述为“一位在闲暇时致力于绘画的天才”。

徽宗有时是知书达礼的文人雅士,但更多时候他是一朝帝王,他需要治理国家,并承担能力有限和决策失误的后果,比如靖康之耻。

“他生命中最后八年的经历,与之前的一切都截然不同。他不仅被迫离开京城,而且不断被押送至距离他所熟知的文明越来越远的地方。”伊沛霞写道。金兵洗劫开封,徽宗和他的家族以及臣民共一万五千多人作为宋俘被押往金国。

这趟旅程漫长艰辛而且尽是耻辱。临行前,徽宗和宗室成员对着皇宫和宗庙方向跪拜辞行,徽宗伏地后悲恸欲绝,哭得无法起身。一路上,徽宗偶尔会骑马,其余大多数时间只能乘坐牛车,而其他的宗室成员和臣民,则被金兵“像赶牛一样往前撵”,他们如果落后,“就会遭到毒打或被杀掉”。

途中,徽宗让近臣曹勋找机会逃走,给远在南方而尚未被囚禁的儿子康王赵构送信。徽宗在衣领里缝了8个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除此之外,他还跟同在北俘队伍里的康王妻子要了一根发簪作为信物,一并交给曹勋。送走曹勋前,他叮嘱不要让他们在北行途中受到的苦难被遗忘,也希望康王能“早清中原”。

曹勋成功出逃,并于3个月后抵达南京,将徽宗的御衣交给赵构。曹勋建议,征募一支海上敢死队,从海路营救徽宗。可是,已经是宋高宗的赵构登基组建了新朝廷,他拒绝了曹勋的建议。

15年后,宋高宗与金国议和,徽宗的灵柩得以被送回中原宋朝。

新闻推荐

专家解读香港行政长官2018施政报告: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在特区立法会正式发布题为“坚定前行燃点希望”的《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这是林郑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