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东京的樱花有点忧伤

济南时报 2018-10-21 14:12 大字

□江丹

没去过日本,更没去过东京。对那里的一知半解和好奇心,大多来自影视作品。

前两年,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风靡,讲述一个乡下的女孩子在东京打拼的故事。从剧中,有人看到了励志,有人看到了拜金,无可争议的是,在那座匆忙急速而且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里,有一条物质鄙视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从末端到顶端,道路漫长,甚至有些无法跨越。这是城市的残酷一面,它给人以梦想,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攀爬至梦想的阶梯早在中途便折断了。比如电视剧中的女主人公,不管她怎样努力,她永远融不进所谓的东京上流社会。

青年学者徐瑾在她的随笔集《不迷路,不东京》中,也提到了《东京女子图鉴》。作者具有经济学的背景,彼时也恰好在东京大学访学,身临其中,对这部日剧和东京这座城市也有着更贴近的理解。剧中的女主人公因为欲望而空虚,又因为欲望的狂奔而满足,甚至将欲望当作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视嫉妒和贪婪为人生的调味品。在徐瑾

看来,那也是一种人生的真实,不是每条鱼都可以轻松喊着梦想跨越人生,而无法越过龙门的人生,依然要保持体面。

“一个女人,随着自己的成长与提升,期待更多更好,纵然贪婪,但这是不可原谅的罪吗?然而她的人生目标,始终和男性评价标准以及社会大势,无法同步甚至背道而驰,即使倾尽全力,到底还是意难平。”徐瑾写道。在现代社会,女性尤其是职场女性总是高喊独立,但最终大多数人也不过是需要攀援的凌霄花。徐瑾毫不避讳地指出,男性依然是社会主流价值的裁定者。

《不迷路,不东京》中,徐瑾除了描写东京的风景,更多的笔触则留给了中日文化之间的比较。近两年来,无论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东京本身,还是一些与之有关的日剧,在中国都十分受关注。之前,日剧《深夜食堂》被翻拍,结果口碑并不好,观众无法认可他们心中的经典日剧被本土化,或者说本土化的改编丧失了这部日剧之所以受欢迎的精神内核。徐瑾分析,日本文化对中国大众市场影响背后,其实也映射出两个社会的不同步伐。尽管今天去日本自由行的人越来越多,但日本文化在中国依然被归类为更小众的文艺,喜欢它的人群尚不能代表中国社会的主流审美。而人们之所以需要文艺或者其他类型的标签,又恰恰是变动社会的无身份感造成的。

《不迷路,不东京》的宣传文案说这是一本文化游记,相较于“游”,更多是审视和思考。或许是作者的学者身份,让她不是浅尝辄止地赞美东京何处的风景最美,何处的古建筑最悠久,何处的购物最方便,而是探究一地之所以有一地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在新时代呈现的新样态。不管徐瑾的观察和表达如何细致而且冷峻,其中也难免有客居者的些许落寞和忧伤,这是书中难得的温柔之处。在其中一个章节中,徐瑾写她不懂这个城市赏樱的忧伤,一番古今纵论之后,其实她应该是懂了。她如是写道:

“来了,樱花开了,如今樱花将尽,也该走了,不过到底是来过了这温柔而闹腾的樱花季,曾经假装无所事事。”

即便是过路人,也能闻到风景中弥漫的气息,无论热闹还是忧伤。

新闻推荐

邵氏“大侠”演员岳华去世 曾出演《珠光宝气》

据香港媒体报道,资深实力派演员岳华传出在加拿大时间10月20日离世,终年76岁。岳华据悉,当时岳华太太及女儿均陪伴在旁边,其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