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两袖清风”属况钟 国学堂

西安晚报 2018-10-21 04:36 大字

□刘高潮

多数人认为,“清风两袖去朝天”这句诗出自廉吏于谦。其实不然,其首创者,应该是明代另一大清官况钟。

“两袖清风”一词,最早出自唐卢仝的《茶歌》,“碗碗孤闷,三四五碗云出,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袖清风生。”此处的“两袖清风”是形容两袖迎风飘拂的样子。明人吴应箕《楼山堂集·忠烈杨睫传》中有,“入计时,止于两袖清风,欲送其老母归楚,至不能治装以去。”这里的“两袖清风”表达贫困不堪、身无余钱之状。而真正赋予“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之义的当属况钟。

况钟(公元1383——1443年)是明代江西靖安县人,字伯律。初为靖安书吏,后调任仪制司主事,再任礼部郎中。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口碑颇佳。

明宣德五年五月,宣宗招贤,大学士杨士奇举荐况钟,任职苏州府。当时苏州地县官吏贪诈、冤狱不断,赋役繁重,百姓怨声载道。他上任后拨乱反正,不畏权贵、顶住重压,坚决打击一切邪恶势力,严惩不法之徒。况钟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京城来苏州的大员、织造采办的宦官和横行不法的卫所将卒等人都有所收敛。当他了解到人民疾苦后,与巡抚周忱一起奏请朝廷,减免了江南重赋,深得老百姓拥护。

在任期间,况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秉公断案,平反冤狱。在苏州,赢得了“况青天”的美誉。著名戏剧《十五贯》演唱的故事,就真实地反映出他机智果敢的作风。正统五年,况钟卸任回京时,百姓夹道挽留,泣号声不绝于耳。凡送的物产、钱钞、礼品等等,他一概婉拒不受,并吟诗《贻耆民》,“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蜜如泉”,作为对苏州百姓的答谢。

况钟比于谦大15岁。于谦抄录学习况钟的诗,将其演化成他的《入京诗》。宣德十三年,于谦离任河南巡抚时作《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把诗句调整为“清风两袖朝天去”。而《入京诗》比况钟的《贻耆民》晚了七八年。历朝历代清官学清官者,大有人在,合情合理。

况钟的另一首廉政诗同样感人至深。那是他在离开苏州、赴京考绩的路上,夜宿驿站,回首十年知府生涯,再看眼前景象,他挥毫写下,“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由于他割舍不下与苏州人民的深厚情谊,辞官后,况钟又回到苏州定居。正统七年冬天(公元1443年初),60岁的况钟病逝于苏州。正像史典记载:“况钟出身吏员,尤为廉政,成为明代最负盛名的廉能官吏。”

新闻推荐

个税专项扣除办法征求意见 6项支出可享受提前扣除,其中房租拟可每月扣除800元-1200元

新京报讯(记者沙雪良)租房可依据城市不同每月扣除800元至1200元,赡养父母可每月扣除2000元,每个子女入园上学可每月扣除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