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钢笔尖下的国梦乡愁

聊城日报 2018-10-17 13:2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继林

一笔一纸,蜗居斗室,65岁的他醉心于钢笔画创作8年有余,其作品被出版社争相出版,被辽宁号航母永久收藏,甚至于海军即将命名为“聊城号”的一艘导弹护卫舰也与他息息相关……聊城钢笔画画家桂志仁以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视角打动着越来越多的人。

聊城是第二故乡

桂志仁出生于北京,上世纪60年代随父亲支援聊城建设,落户于此。虽说是第二故乡,但这里是他的全部: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再也离不开。

1975年,桂志仁22岁,进入聊城内燃机厂做工,这个时候的桂志仁已经开始喜欢上了钢笔画,没有老师,看见什么就比着描,很快就上了手。后来,桂志仁到了聊城手表厂,开始做抛光工,凭着些天赋描绘能力,他干起了手表产品设计工作。在军工车间,他参与了诸多国家海军项目的制作,手表厂生产的104和108海军船钟还荣获过全国科技大会奖,这为他后来钟情于航海航空题材打下了最初的基础。1986年,由桂志仁绘图的《交通工具参考资料》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起,57岁的桂志仁心无旁骛地搞起钢笔画创作,前半生的副业变成了他的主业。

航空航海情有独钟

在桂志仁的工作室,《郑和史诗》《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牵星过洋》《中国造船通史》《船王》《舰船知识……一排一排的书装满了四个柜子。桂志仁说,只要是他需要的书,那一定得买回来。

正是有着较真的研究精神,桂志仁对军用、民用各式飞行器和航海舰船能作准确逼真的刻画描绘。他的作品造形准确,尤其是描绘军舰军机,名称、型号和运作状态一目了然。他的作品比例精准,质感强烈,使用不同的线条和点线面的组合,仿佛一伸手就能抚摸到精致、光滑的金属表面,聆听到它的隆隆轰鸣。他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家,2017年初,桂志仁将中国第一艘航母“大国利舰”——辽宁号航母的钢笔画赠送给辽宁舰,被辽宁舰永久收藏,并推动了“聊城号”导弹护卫舰命名工作顺利进行。

在桂志仁的工作室,桌上放着厚厚一摞画纸,内容是海上丝绸之路,预计今年春节正式出版。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每个节点港口、城市画面,桂志仁都确保有历史依据。2017年8月,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山东‘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在济南南郊宾馆蓝色大厅举办,桂志仁手绘、陈振杰图说版钢笔画图书重现《海上丝绸之路》(样书)以及手绘钢笔画中国古帆船四大名船和郑和宝船画作,经山东人民出版社在洽谈会上被隆重推出,受到国内外出版商关注。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航空航海美术创作的人比较少,用钢笔进行航空航海画创作的人更属凤毛麟角。桂志仁被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称为“中华帆钢笔画第一人”。业内人士认为,在全国钢笔画界,桂志仁的努力具有填补空白、不可或缺的意义。

夕阳无限再塑乡愁

在刚刚出版的《聊城艺景》钢笔画集子序言里,桂志仁写到:“一住几十年,我和爱人、孩子已经与聊城深深融为一体,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桂志仁是个情义满怀的人,小时候聊城的老街道给了他美好的记忆。2009年,古城保护与改造开始实施,如今,古城发生了巨变,古城南门、西门、北门及卫仓、万寿观、县衙、七贤祠等景点得以恢复,古色古香的风貌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桂志仁利用半年时间,将古城用钢笔画的形式加以呈现,古楼四大街、范筑先烈士纪念馆、西城门、县衙一一收录在《聊城艺景》中。

这还远远解不了桂志仁的乡愁,沙镇小吃、吊炉烧饼、农家小院、60年代的聊城汽车站和大运河晚景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他要把这些内容用钢笔画还原出来。他要用钢笔画的表现力进行艺术的渲染,表现聊城的人文历史,让大家了解聊城,热爱聊城。桂志仁已经着手该项工作的进程,并且积累了一批手稿。桂志仁不抽烟不饮酒,他说,他一生就这点爱好,老了总想着尽点绵薄之力,给社会留些下有用的东西。

新闻推荐

集聚人才科技强区市中区国字号“双创”基地揭牌

本报10月16日讯(记者刘阳通讯员孙化鹏)今天上午,科技部科技企业家创业管理培训班开班暨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