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南郊镇: 实施人才兴村 书写富民强村“高分”答卷

淄博日报 2018-10-15 09:07 大字

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人才兴,乡村才能振兴。南郊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人才兴村”战略,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以机关干部包村为支点,打造“先锋”队伍

近年来,农村人才外流现象普遍,村“两委”人员少、年龄大、视野窄、整体素质偏低、乡村治理办法陈旧老套,直接制约着农村科学发展和乡村振兴。南郊镇按照“让年轻人有奔头、让干事者有劲头”的原则,修订完善包片包村制度、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包村干部要下基层、接“地气”,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同村里协同配合,理顺发展思路,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将包村工作与年底考核、干部岗位调整、选拔任用等结合起来,年轻干部全部包村,班子成员担任包片领导,增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让更多年轻干部有更多精力服务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解放、思路开阔,熟悉基层、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以村书记带头为核心,打造“头雁”队伍

“谁肯干事、谁混日子,乡亲们心中有杆秤。这次换届选出的干部是能走进我们心里的人。”尚庄村村民李桂英说。

南郊镇把选准育强村级带头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采取“外引内举”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家、事业有成的返乡创业人员、种植养殖大户、回乡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为村班子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一大批有本领、懂经营、能干事的村干部被推选到村级党组织班子,成为南郊镇乡村振兴的“第一推动力”。

为破解村干部后继乏人等问题,创新实施“雏鹰计划”,健全乡村人才选拔、培训、管理、服务机制,打造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建设讲政治、守规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担当的村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在外人才回归为依托,打造“返乡”队伍

为了让更多“城归族”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乡村人气旺起来,南郊镇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来、沉下来,通过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培养心怀农业、情系农村、视野宽阔、理念先进的“新农人”。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术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包村包项目、法律服务等方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在外人才回归”计划,通过广泛座谈、上门走访等形式,多渠道收集在外知名人士信息,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鼓励和引导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发展上有点子、关心家乡发展的在外成功人士参与乡村振兴。目前,已有60余人纳入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库。

以本土人才培育为后盾,打造“能人”队伍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挖掘本土人才的潜力和智慧。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党群服务中心等教育阵地,采用专家授课、现场示范等教学手段,定期组织乡土人才集体“充电”。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带”活动,组织一批致富能力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热心帮助群众的乡土人才,与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进行对接。截至今年8月份,南郊镇累计培育从事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70人、农村创新创业人才61人,初步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人才队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点滴之功,汇聚持久发展动力,用好各类人才队伍,其实就是留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也就盘活了乡村振兴‘大棋局\’。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和帮助各类人才主动引入社会资源和其他愿意投身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共同汇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乡土活力和新兴产业互通共融,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振兴尽早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书写富民强村的‘高分\’答卷。”南郊镇党委书记苏瑞刚表示。

新闻推荐

大厨显身手 迎接进博会

10月13日,一名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手在比赛中为摆盘的菜品淋酱汁。当日,“凝心聚力进博会、建功立业创一流”上海餐饮业服务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