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探幽历史之河的文明意蕴 ——读《大运河传》

成都晚报 2018-10-15 08:13 大字

《大运河传》

夏坚勇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刘昌宇(书评人)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出苏杭、穿齐鲁、抵燕赵,漫漫3300公里,纵情向前。千年来,它始终关乎国家经略,被称为“国之命脉”。夏坚勇所著的《大运河传》,以悠长的哲思,于发古之幽情中,全面梳理着涛涛大运河所蕴蓄的历史人文景观,大散文式的运笔,将这脉江水的文明滋养和精神润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全书共分四章,每个章节都以“空间篇”“时间篇”展开话题。“空间篇”侧重地理物候,展现的是大运河沿岸古朴的民俗民情;“时间篇”则侧重人文讲述,说道的是千百年来,与大运河历史紧密相关的大事件和名人传记。在实地考察和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绵密地绘就了一张大运河前世今生的壮阔画卷。二千四百多年来华夏民族的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宫闱秘事与大野风云、政治家的铁腕与民众的苦难,在大运河沿岸一次次激情上演。物是人非中,蛮荒在退隐,文明在催生。清冽的运河之水,不但滋养了西湖的娴静,苏州园林的典雅,造就了苏杭的繁华,连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华智慧和儒家思想,也借助这奔腾不息的一脉河水,得以千古流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古老而沧桑的大运河,既见证了中国南北社会的大融合与大发展,也日夜不息地感受着中华文明的亘古悠长。大运河更像是一个思想载体,承载着国人的光荣与梦想,挺立起了华夏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脊梁!在这场满含哲思的追怀中,夏坚勇不单讲述大运河的源起、历朝历代在修建、扩充、维护、使用大运河上的种种努力,还以中国历史上另一著名地标——长城为参照物,通过两者在军事和民用功能上的对比,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影响,从而衬托出大运河不可或缺的社会价值。正如作者所言,“长城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象征,而大运河则是实实在在的滋润;长城保卫了汉民族的休养生息,而大运河则孕育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健和鲜活。”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航运专著,也不同于文学色彩浓郁的艺术笔记,本书中,夏坚勇用精巧的构思,散文化的笔调,意蕴隽永地勾勒着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并尽力挖掘着深蓄其间的历史哲学风韵。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大运之河,也是中华民族承大运之河。她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昭示着中华民族南北分离的格局就此结束,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交融的时代已然降临。从文化意义看,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创造了一系列新文化形态,华夏文化从此变得更加丰富而多元。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运河的漕运、军事功能正在弱化,而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功能则日益凸现。由是,灿烂的运河文明则更需要当代人予以传承。夏坚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大运河沿岸的地域文化、民俗风物、地理掌故进行着细致的描绘,另一方面,他又对历朝历代在开掘、整治、利用大运河的进程中,炎黄子孙所表现出的精神斗志和民族智慧,予以了热切赞许。书中,作者还以理性的眼光,对历代运河交通管理制度,对漕运、漕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大运河文明,在瞻望中都给予了必要的反思,显示出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大运河传》站在中华文明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的历史之河、民族之河,并以发人深省的感悟和文采飞扬的文字,展现了这一苍古大水的精神风貌和悲壮历史,揭示了其包蕴的丰富、多层次的人文、历史意趣。对大运河准确而独特的书写,以直击灵魂的思想张力,充分彰显出这一古老文明在岁月的淘洗下,不管风吹浪打,依然有着坚如磐石般的生命活力。

新闻推荐

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9%进出口值逐季提升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申铖刘红霞)海关总署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28万亿元人民币,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