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不“打酱油”,酱油质量才能提升
张贵峰
10月1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120个酱油样品中,涉及48个品牌,涵盖国产酱油、进口酱油、儿童酱油等各种类型。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有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其中不乏知名酱油品牌;有23款酱油存在标签标示值与实测值不符的情况。(10月14日央视)
酱油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调味品,年产量300万吨以上。相比以往的质检数据,此次江苏省消保委比较试验报告中的数据无疑令人堪忧。“120个酱油样品,有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这意味着酱油合格率仅为76%;而据媒体整理,过去近4年,全国及各地酱油的质量抽检结果,合格率为96%。当然,或许有抽样选取等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依然值得重视。
此次酱油比较实验报告中,有许多具体案例。比如,有的酱油号称“红烧老抽”,但实际上达不到我国酿造酱油的最低标准要求,甚至“不能称为酱油”;再如,有些所谓“儿童酱油”,相关指标却与普通酱油没有太大差异,甚至还不如普通酱油。这样的酱油产品质量状况,势必影响“舌尖上的安全”。
要改变这种“合格率仅76%”的酱油质量状况,除了消费者要更加理性之外,更要加强监管。据检测,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标签标示值与实测值不符”,对此应当做到露头就打,不断强化相关的处罚问责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健全有关酱油产品的质量标准,比如,对究竟何为酱油,要进行更严格规范地界定,据悉,将于2019年12月份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新标准已明确:只有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生产才能叫作“酱油”,调配的“酱油”只能叫“复合调味料”。而要让标准落地,也需要监管有所作为,只有监管不“打酱油”,酱油质量才能提升。
新闻推荐
全球知名品牌扎堆报到、海运展品陆续到港、各地采购团卯足劲头……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拉...